十岁那年,她第一次让母亲帮她理发。
窗外的雨一丝一丝划过玻璃,阴沉的天,像石块压在人的心上。这样的天气实在不适合出门,女孩小声嘀咕着。嫌弃的看了眼脚上已经褪色的鞋。女孩朝客厅喊着:“妈,下这么大的雨,我怎么去理发呀?”一位中年妇女系着围裙擦着额头上大颗的汗珠,说道:“不如我帮你剪。”女孩的外公一直帮孩子们理发,母亲耳濡目染,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应该没什么问题。女孩答应下来。
女孩坐在椅子上,身上披着一件外套,用来防止头发沾在衣服上。目前拿着剪刀立在后面,“咔”紧接着一把头发被抓下来。“唰”又是一大片。女孩感觉身后凉飕飕的,不知剪刀在发间穿梭了几次。母亲换了剃刀,剃刀从后颈扫过,麻麻地。最后母亲用梳子将附着不愿落下的头发扯下便算完成了。洗过头后吹干了,女孩为自己扎起马尾,却发现后面的头发参差不齐,还有的不服管教似的高高昂起。女孩的眼眶一下子红了,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哭闹着,说着:“你剪的太短了,长度也不一样。”母亲无意识拉住衣角。
15岁那年,她第二次让母亲帮她理发。
“坐好。”母亲拉着女孩坐在椅子上,15岁的女孩头发又长又多。目前负责那头乌黑的秀发。“真的要我剪吗?”母亲温和的声音中透出几许不确定。五年光阴,女孩每次理发母亲都看着,这时也熟练不少。“嗯。”女孩沉静地坐着。这一次母亲用了两把剪刀。她先将上层头发绑住,处理下层。这把剪刀似乎很钝,那出咯吱的声响。让女孩感到头发在一根一根的掉落。午后的阳光洒下,在地板上留下两道拉长的人影。下层处理完,整个脑袋轻快不少。上层头发放下,母亲换了那把快剪刀。这一次的马尾十分成功,头发服服贴贴垂下,乖巧驯良。“就算不齐,也可以扎低马尾呀。”女孩轻快地说道。那双刷的干干净净的鞋,整整齐齐的摆在鞋柜中。
五年间,争吵和解不断,而女孩和母亲的距离在拉近。从女孩对母亲的埋怨到母女间嬉戏打闹,亲情的桥在磨合中日益牢固。
亲情就是,虽然你我意见不合但我们相互理解,努力向彼此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