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三十

高一 叙事 1281字
2021-01-13 19:47:47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铝城枣乡”的西边,生态资源丰富的马颊河东畔,是我美丽的故乡张士宏村。

这里有热情厚道的人们,有盖起二层楼的农户,有铺起柏油路的主干道,有绿草如茵、杨柳依依的美景,有金黄的麦田,有悠闲的垂钓,还有独特的一代代、一年年传下来的风俗——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我们老家的年三十有很独特的“程序”,令人欢喜,终生难忘。

早晨起床后,人们开始打扫每个房子,并把每个房间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说是“除旧迎新”。

到上午十点左右,用白面加水熬成浆糊,开始在内外门上贴春联。贴春联也有很多学问。早些年因为经济条件及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一般都是请村中会写毛笔字的人书写。古韵不易懂,如“鞭炮齐鸣,一元复始;笙簧迭奏,万象更新”。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春联基本都是印制,就变得简化易懂并且有时代意义了。就如“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同时还在横批的上面再贴上“福”字或“春”字,甚至把大门上的“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事到此处了”。

到了中午,老家的人们把提前做好的整鸡、整鱼、花糕、枣花、大馒头,还有用年糕做成的“猪头”放在置于院子正中央的桌子上贡天。把用面食做好的“刺猬”放在门口,一个头朝里一个头朝外,朝里的那只身上放钱,美其名曰“把刺猬放出去往家驮钱”。男人们放鞭炮,女人们烧纸,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四季发财。

到了下午四点左右,一家人围着桌子齐动手开始包水饺,男人擀皮,女人包馅。当然馅有很多种,如白菜肉、韭菜肉、羊肉、牛肉……在包水饺的时候还要多包几个圆圆的边上带花纹的肉盒子,再压点面条,晚上吃的时候要一块吃。水饺好比“金银子”,肉盒子好比存钱的“锦囊”,面条好比串钱的“钱串子”,一块吃寓意明年能多挣钱。

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同姓家族的人们在村口堆满小麦秸秆或玉米秸秆,围在一起烤火、放鞭炮,共同祝福祈祷,叫作“照厅”。“照厅”可能是很久以前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大概就是“灯火通明,把夜间照亮”的意思吧!刚开始把捆在一起的秸秆点燃,如果向哪个方向歪倒,就预示着那个方向的庄稼能有个好收成。然后就是烤火,说是“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脚不冻脚”。最后人们围着火堆放鞭炮、放雷花。鞭炮五花八门,响声有高有低;雷花更是响雷腾空,直冲云天。空中盛开出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的花朵,形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交谈着,追逐着……展现了家族的兴旺发达、和和睦睦。

到晚上八点左右,人们吃着丰盛的水饺,看着春晚开始守岁了。当然“金银子”“锦囊”“钱串子”都要吃掉,最后碗里必须要剩一两个水饺,寓意年年有余。

到了晚上九点,同家族的小辈都要提酒拿杯去长辈家敬个酒,叫作“辞年酒”,以表共辞年、共迎春。这个辞年酒,寓意人们都要酒酒(九九)归一,尊老爱幼。

当然这一夜每个屋子里的灯都要打开,和傍晚的“照厅”相互照应,让整个夜晚都充满光明,寓意大好时光年年有、天天有。

到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忙碌、团圆、热闹、和谐的年三十就要画上句号了。和煦的春天在这长长的鞭炮声中拉开序幕,一派热闹祥和的新年开始了。

这就是我们老家的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