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地动山摇、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铿锵有力的口号声;看!一张张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脸庞,无不透着必胜的信心。这仿佛是天安门广场前正在举行阅兵仪式一般,这就是我们所有人6天以来刻苦训练的累累硕果。
场景一:内务整理。教官让我们5分钟之内拿好自己的被子和席子来操场集合。太阳公公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刚刚来到操场的我们已汗如雨下,但我们还是专心致志地看着教官示范怎样把被子加工成豆腐块。不一会儿,便有部分同学出现了中暑的迹象,我也感觉自己也快绷不住身体这根弦了,可我不能倒下,我是室长啊!如果我倒了,接下来几天的宿舍内务定要扣分。因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让我学会了坚持!
场景二:练唱军歌。课间休息时间,总教官让我们要学会唱军歌,因为军人的传统就是饭前一支歌,也就是说不把歌唱好,没饭吃!为了能吃饭,我们个个气势高昂,决心将这首歌唱好。此刻,回荡在耳畔的都是震耳欲聋的唱军歌的声音,尽管有的人平时唱歌是五音不全,但现在好像一点也不跑调了。我心想:唱军歌时,必须人人尽力才能让歌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息,这想必是要让我们学会团结!
场景三:练习蹲姿。这天吃过晚饭后,大家小声交流自己的军训体会,本是一片和谐,可谁知我们中队有一个宿舍因说话声过大被扣了分。晚上集合后,我们都很忐忑不安,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犯错了理应一起受罚。教官来了后,命令我们集体蹲下,“一部分人犯错集体受罚,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这句话教官早就再三强调,可是,我们还是不够团结。因此,教官让我们练习蹲姿变得团结起来!
场景四:练习正步。我们每个人把手背在后面,随着教官喊出了“1”我们参差不齐地踢出了左脚,教官为了训练我们的团结,我们所有人都拉住左右人的手臂,如果要到就是一排一起到,为了战友,我们都死死地握住自己的手,有的人甚至已经握出了手指甲印儿,似乎要流出血来。但我们仍咬紧牙关坚持着。接着,我们又变成了自己把手背在后面,一排一排的走,刚开始排面走得很不齐,就像农民伯伯插秧时没有用线拉得笔直来提醒自己不能插歪一样,我们这些“小秧苗”太调皮了,一点儿也不听话。准确地说,是默契不足,还是不够团结!教官也只好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然后又一遍一遍地陪练,渐渐地,我们的脚步声变得整齐划一起来,那一声声响彻云霄的“咚咚”声,是我们给教官和我们自己一次次汗流浃背的回报。最后,我们又面临着一大考验--喊口号。喊口号时,必须要注意节奏停顿,同时,声音也要嘹亮。我们要么是抢了拍,要么是声音太低,总不能让人满意,我仍清晰地记得,到最后,我们个个嗓子都已经疼得说不出话来了。所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我们军训的宗旨!
这短短的六天,我们谁不是为了团队而拼命,为了团队而挥洒汗水,为了团队而坚持?唯有团结的集体才能创造出阅兵仪式一般的气势,也唯有团结的集体才能创造辉煌!请永远记住,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孤军作战,不管是军训时,还是在未来高中三年中,你一转身,身后皆是你的战友,你的支持者!同学们,请把这份团结永留,在三年之后携手为我校再创辉煌!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作者选择“总——分——总”的结构,记录了自己的军训体验。开篇先介绍背景,然后作者选取四个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并通过“场景一”、“场景二”这样的形式进行呈现,不仅一目了然,也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描写了四个场景中自己和同学的表现,写下了自己不同的体会,可见作者的细心和用心。场景刻画生动,叙述也很有条理,最后的总结深刻而富有感情,突出了主旨,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