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也是一种力量

高一 说明文 812字
2020-07-06 10:45:53

《道德经》中,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诚然,水是柔弱的,比如那小溪中的涓涓细流;可是再看那江河,潮汐产生的巨大能量,我们也不难明白这“至柔”的水有力的一面。一言以蔽之,柔软也是一种力量,一种不逊于刚强的力量。

柔软是什么?显然,柔软永远不可能与柔弱、软弱划等号,它也不应成为在力量面前逃避的理由或者借口。恰恰相反,柔软,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适度、合理、自信地使用力量。

试想,思想柔软吗?我认为如此。那一本本书,无非是数百张写着黑字的白纸,上面记载着前人头脑中迸发出的一个个点子。书立在书架上,很安静,似乎没有任何力量可言。然而,在被送上断头台前,路易十六说:

真正终结波旁王朝的,是那些启蒙思想家们。

启蒙思想家有什么?无非是笔和纸。他们留下了什么?无非是思想,写在著作中的思想。这很柔软。他们的影响又是什么呢?全世界人自此开始发展出现代人权观念,开始明白了宗教迷信的荒谬性。此外,他们的思想推动了数场民主革命或改革。这些不再是柔软的了。相反,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力量,柔软的思想所爆发出的难以想象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而成功从笔下的“柔”中提取出无限力量的人,也无一不成为了伟人,比如马克思的那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其力量便是无尽的。

战争关乎铁与血,充满着力量,而和平则相对柔软许多。可仔细推敲,究竟谁的力量更强大呢?我以为,是和平。两次世界大战,死伤无数,可最后又有谁能够算得上真正的赢家呢?对所有国家和人民来说,战争都是一场劫难,战争结束时的各国也无一不是百废待兴的状态。而反观战后的日子里,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大大小小各类国际组织,维持秩序,维护和平,促进合作,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往往是双赢局面。如今,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空前迅速,而且一旦有新的成果,往往能够通过共享的方式造福全人类,这种情况归根到底得益于和平的环境,而在战时则根本无法想象。和平固然柔软,但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人类取得了战争无法拥有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和平是人们出于理智所追求的,而它从来都不是软弱的象征。

柔软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不小于刚强。须知,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背后,就是至柔的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