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一 散文 909字
2019-12-11 19:12:38

苏子曾出一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初识后半句,是因以往岁月里所阅书籍里有一句令人感到惊艳的话: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一直都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七字描绘的是书生最美好的模样。有时会想着,乡野绅民,背负着行囊步于山林中,手里仍不落书卷;有时会想着,两位诗人醉酒后,素手一指院中树,闲看花落,云淡风轻,吟诗作对起来。

有时,我又会想着,现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究竟是何模样。见人信手拈来一句古诗,见人出口便是文言文语,见人随手一挥笔便成惊鸟佳作,我心里都会赞叹不已……但这些在一个人面前,都仿佛失了色泽,变得灰暗无光。

在初三备考期间,教室内“哗哗”翻书声,写着一篇语文议论文阅读题。那是一篇文字极富有典雅性、生动性的议论文,谈及《中华诗词大会》的冠军武亦姝,道她“腹有诗书气自华”。联系起《中华诗词大会》中武亦姝的片段,脑海里便浮现出她傲然站立在舞台上,挺直腰骨,眸里是一股子淡然,亦可看作是傲气,浑身上下又是一身仿佛浑然天成的书卷气,镇定自若地对上诗句,令人从骨子里感到自卑。

近来有看一则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其中一位名为李浩源的实习生实在令人赞叹不止。他曾参加过《中国诗词大会》,名次多少我并不了解,我只知道,在《offer》里的他,以鲜有人知的四字成语评价导师,在辩论赛中不由自主显露的文学气息,举手投足之间尽是书生意气。有人说李浩源过于骄傲自满,也有人说他这种进入职场后带有个人特色的状态过于不合群,亦或者说是不合适。但我不以为然,这是李浩源的特色,亦是他的特长。文雅书生,他对得起这四字;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更是对得起这七字。

然后我开始思虑,自己何时会接近“腹有诗书气自华”七字。许是在年近半百时,亦或者是在花甲之年。或许,这两个年龄还是我高估了自己得出的答案。

武亦姝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她的傲,她的淡然便是傲气,而她的“傲”的来源便是她“腹中诗书”。李浩源固然也是骄傲,但非网友所说的呈露于表面,他的傲是隐匿的,蕴在眸里,只有不自觉吟诗起时才显露。我是个自卑的人,不敢奢想太多,自然也是不敢奢求武亦姝与李浩源身上那股子傲气。

但我唯一敢想,也唯一敢期待的则是,愿终有一日我“腹中所有诗书”,足以产生与我那自卑对抗的傲气。

教师点评:在这篇议论散文中,作者谈及了自己对“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句的认知,而出彩之处在于,作者写下了这份认知的变化,也写出了变化之中自己的成长。文章脉络清晰,论述极富条理。从初识诗句,到由诗句产生联想,再到与现实之人的联系,最后到自己的领悟和感触,这一个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由表及里”的探究、“由浅入深”的思索和“由此及彼”的难能可贵,而递进的层次也推进了论述的深度,提升了文章的立意,非常棒!“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诗书”,我们对世界多了认识,也就少了胆怯,希望“腹有诗书”能够为我们每个人都带去一份“傲”——一份面对世界的底气和探索世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