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到这本书,觉得冗长乏味,也许是那个时候的年纪不够吧,总是喜欢玛丽苏风的文章,而现在再次通读一遍后,让我不由得对这类文学书籍改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活的意义和追求,你可以贫穷,可以不美,但是你不能没有生活,没有目标的追求。
书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他们从不畏惧贫穷带给他们的苦难,而是换一种姿态,在乡间大地上辛苦奋斗,去闯自己的天下。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贫穷已是常态,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日子更加煎熬。孙少安家祖辈都是贫农,这也造成了他心理的自卑,虽然和润叶情投意合,无奈对方条件太好,他自己放弃了这段感情。对于孙少安和润叶的感情,我其实并不太看好,但就孙少安在感情上的表现来说,他太懦弱!懦弱到润叶亲自来找他,他几次三番躲避不见,却又在人家失望离开的时候偷偷去看人家的背影。这种懦弱是由他的家庭环境、他的自我评价而来的。这是一个社会贫穷的悲哀。
但自卑的孙少安,他同时又是辛运的,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又赐给了他一把新钥匙,他就用这把钥匙打开了贺秀莲的心房。离开了润叶后,孙少安很快便和贺秀莲成婚了,婚后恩爱美满。而润叶却备受打击,对爱情无比失望。
相比于哥哥孙少安的曲折感情,孙少平便幸运了许多。却孙少安的心酸也没有少了多少,他和喜欢的人田晓霞之间的差距也和少安润叶一样,但他比哥哥幸运,也更勇敢。如何不幸还是降临了,田晓霞意外去世,少平拒绝了金秀,开始他的漂泊打工的生涯。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我想起了这句话。孙少平历尽波折,最后得以到煤矿厂成为煤矿工人。
全书中,我最喜欢润叶这个角色,因为她的不屈和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女子并没有现在这般开放,她能低下姿态,冲破封建枷锁去对孙少安表白,实属难得。并且在被逼和徐向前成婚后,她对于这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并没有多少的热情,她始终坚持自我,不向现实妥协,这也是我最喜欢她的原因。
本书令我意难平的也是润叶,明明两情相悦,却被现实打败,感情懦弱的孙少安让我无比的揪心!我想了很久很久,忽然发现现实中的社会不就是如此么,我们还太年轻,看不透现实的骨感。
都说艺术高于生活,而又来源于生活。书中的孙氏兄弟只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千千万万这样的人,都在上演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