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楼梦》(一)

高一 读后感 1159字
2020-03-11 06:06:17

关于《红楼梦》

我确实是不甚了解《红楼梦》的。或者变瘦连这了解都谈不得。我只是曾经听过书,了解过个大概。如今又因学校要求,老师督促,我才拾起。

如此这般就敢妄加评论,大谈特谈,不由得心有惭愧。

早有意向读此,红楼梦一书中有对园艺,菜肴,建筑,礼仪,着装等等的细致描写。对于曾经有意向写古言的我,着实是个了解方式。但后因种种原因,竟一直未看。

我不谈曹雪芹本身,也不谈红楼梦的背景,我只想说人物和情节。

贾宝玉作为男主人公,我曾喜爱他身上的叛逆,如今喜欢他的坚持。

他的思想观念不同封建礼教,曾言“女儿是水做的骨头,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那个朝代,这着实难得了。我又未免想到女权问题。 女权不是女尊。女权是平权。我见那些扬言“女人不听话就要挨打”之辈便觉得可气可恨,便觉这清丽世间怎可有这等污浊之人。

世间一切理应被善待。

宝玉的叛逆只是相对而言。反八股,厌四书,这是当世所不容的。三纲五常是那时代固定的思维模式,是规矩,是传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条约,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他崇尚诗歌,便是崇尚随心。随心不是随性,随心是顺心,随性是放纵。我一直觉,文学理应顺心意。我只需把想写的都写出来,没有特立独行,没有哗众取宠,没有人云亦云,没有故作高深。文学不应有条条框框,文学只是宣泄的方式。它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慨叹世间不公,也可以赞颂美好存在。它应该被尊重,被仰望,被品味,被期盼。规矩繁多的八股被取代是必然。

宝玉思想是超前的,只是生不逢时。

于是我又可以说,宝玉是在追求梦想,是文学自由的梦想,是不幸中的万幸。文学自由的理念应被永远维护。

林黛玉的性格是由家庭和身世决定。说她弱不禁风,说她孤高乖僻,都确实如此。她虽是在贾府,说好听是位小姐,可终归是寄人篱下。若真有难处,又有谁前来帮衬着。于是我未免想,弱不禁风说的是身体还是心性,那孤高的性子是否是保护自己自尊心的屏障。

她所敏感的是人际,敏感旁人对她的态度。譬如周瑞家替薛姨妈给府中众姑娘送花,那句“众姑娘都有了”刺痛了她,于是便道:“别人挑剩下的都不给我”再如误剪香袋那节。

我不在意你的礼物,我只在意你的态度。我希望你尊重我,不是怜悯我。我要的是真心实意,不是惺惺作态。

这同众人不喜群发新年快乐是一样的。

于是黛玉即使爱着宝玉,精神也是平等的。她有自己的自尊心,这不可逾越,不容侵犯。

她是独立的。

可若是有人对她好,她便是真心实意了。先是不满于薛宝钗,见宝钗对她好,又宝姐姐的叫着。这样的人格,容易被真心对待,也容易遭受最猛烈的背叛和打击。这是双重的。我孤高,是因为我怕失望。我对你好,是觉你不会让我失望。

反复循环。

这大概也是她天真。

经典片段黛玉葬花。林黛玉喜欢把落花埋入土中,觉得这般这花才是干净的。

她是不被世俗所改变的,同这花一般。可以死亡,不能腐烂。

有人评价林黛玉象征着古代文人。大概所说的便是如此。

中华文人的傲骨不容侵犯。

无数文人墨客诠释过宁死不屈

林黛玉的性格注定了她的早亡。我在未了解大多情节时,便知道林黛玉之死。

“我死在了你你娶她的那个夜晚”

这是我曾慨叹这点,又悲哀于此。

如今也终于明白,这句话不仅限于爱情。

(未完 若观点有所得罪深谙此书之人 请多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