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渐远,寒意未尽。
这几日空气干冷,呼吸系统不适,梨入肺经,便准备买一些梨子,增添配伍,熬一味颇具药效的梨子汤。
看介绍说是蒲城酥梨,买回来想体会一下怎么个酥法,结果一口下去全是渣,味同嚼蜡,多少还有点硌牙,像咬了满满一口木质小颗粒。
也不知老板的梨子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发的外地梨子却贴的蒲城酥梨的标,好在这个酥法搭配这个价格,也不算在意料之外,毕竟我从下单开始买梨子就不是为了吃的,酥梨要真是酥梨,那也将会是额外的礼物。
梨子洗净切块配伍,再加冰糖,慢火熬煮,就看梨子由苍白变褐色再变青,连带着一年四季都在翻滚沸腾了。
关于梨的说法挺多,比如人们说梨不能分,分了就会分离诸如此类。其实人与人的疏远分离怎会是因为分梨呢?当然还是要相信科学的,比如连一个分梨的人都没有的话,是永远不会分离的,这是科学。如果两个人只有一颗梨,对方说分梨会分离,推脱让你吃掉,那不是玄学,是爱。
如此梨的用法也有了区别:取其水果之用,想把它当水果吃的,企图脆甜多汁,那么此物勉强,口感甚差;择其药性之用,则恰当好处,当做药材,功效不减。不仅梨子,很多中药炮制亦是如此,当水果吃,确实难吃,不仅糟蹋了果子,更糟蹋了吃的人的心情,心情要是坏了,那就没吃的必要了。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司丞李必面对来势汹汹有一问:“鲲鹏大,还是蚍蜉大?”来人作答,李必回曰:“物大物小,各自其用;有用无用,各尽逍遥。”
梨子也是一样,品相口感最差的梨子,在药用中,酥不酥瞬间变得不再重要,入口脆不脆甜,有渣无渣也丝毫不再重要。
用对了地方就是宝贝,这若是被饮品店为榨汁买了去,老板怕是要骂娘的。
有我这种买来梨子却不是吃的梨子买家,卖家应该是要长吁一口气的,但愿我平静的酥梨买家秀,能令贴牌酥梨卖家秀的良心得以宽慰。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非典型状物作文,没有花费很多笔墨在“梨”的特征方面,也并没有流露出太多对于“梨”的情感,而是较为冷静、客观地讲述了对于买来的“酥梨”的一些看法以及由此发散的关于“梨”的说法。在文中,小作者虽然只讲到了梨,但读者却能从中获得感悟:不光是“梨”,任何事,任何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文章有清晰的前因后果,有合理的思路变化,有用心的生活感悟。很不错!但文中有一些段落的衔接还需要注意,比如第二段提到“准备买一些梨子”,第三段却直接跳过了“挑选”的步骤,这里的“看介绍”也不清楚是哪里的介绍;还有在讲述“梨”的用法时用了一个词“如此”,从词看,上下文是有因果关系的,但从内容上看,因果关系并不成立。此外,文章的段落设置有些过多,部分段落可以进行整合。希望小作者可以就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再作调整。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