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五年级 状物 567字
2022-02-12 09:25:00

芭蕉叶仿佛是一张张信笺锦帛,雨水便是离人心尖的文字。-题记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的《唐多令》就是这样一首典型的羁旅怀人之作。词人将“愁”字解为“离人心上秋”,这样一来,即使没有雨打芭蕉,即使没有下阕中的花空烟水、燕辞归、垂柳行舟等物事,整个暮晚也已然浸染在浓得化不开的愁绪当中。

芭蕉展绿叶也象征着时日的流转,“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腰桃,绿了芭州”词人蒋捷在新绿的芭焦和成熟的樱桃中看到了时光流逝、春日治切,这强烈的红绿参差对比中,是动荡的心神与春光夺目的对照,这是一首在离乱流亡中的词作,“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风而拍打着彷徨的流落之人,这是春色迫人的江南啊,可是何处是归途,何处是乡家?

芭蕉又绿,樱桃再红,何时才的回到自己的家中?这两句关于自然事物的书写,看似是词人不经意拍眼所见,然而带给人的感怀不仅仅是流光把人抛,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之叹,也是“此级难平君知否”的痛部心岸。

这是南宋覆灭之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这也是“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声下”的词人,他在雨声中历经世事治桑,他听懂了这雨中木世一个有气节的人的命运,芭蕉还是会展绿,模桃也依旧年年透然,“我”却不能回到少年,社年时,家国也不能再回到“歌语灯边,笑涡红透”的从前。纵有万千抱负和不甘,也只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芭蕉默默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飘零,它固守着南方的热土—在这里,人们得到过失去过的所有爱和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