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状物 791字
2021-07-18 09:23:53

皓月当空,照遍整片大陆,无私与关爱无数。

----题记

望向车前窗,点滴重重打在窗边,一个接着一个滑落于下。望老梧桐,树干似爪直勾于上,腰为斜曲,树上的叶伸往马路中,每当看到古老之感油然而生。那红闪电冲破云宵,在黑夜之中画上红,那闪电如魔掌伸向大地吞噬它,它在那瞬间是多么壮观,我忘却了雨和家,似乎是那魔爪掏空了我的身驱,忘却了一切,那场景令人惊心动魄。“轰隆隆一一轰隆隆”那声音,大得像……像个大石头跌入万丈深渊,一秒、两秒、三秒…………落地了,那经过许久,那特大的冲击力像已将地球砸碎,流于宇宙。我顿时也清醒了,那声音拯救了我飞于外的心,将那裂缝补回。恢复平常。

雨在耍着,风在跑着,车在与风赛跑,身边总是那么凉快,我想:“风也许就在我一旁,跑着……它无形,但,我去摸,摸去了……它,很温暖,在冬日是冷,在夏日有风,也是种关心吧。窗外的景物已模糊,它们倒向后,潇洒于今。风凉,雨飘,那风将雨飘于车内,打在我脸上,夏雨也很温暖。

天蓝,地黑,天是湛蓝的,守卫着大地。空中星星点点是那么闪亮,这颗星星暗下,那颗又亮,在空中玩耍着,多可爱呀!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条条红绸似的轻轻的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的飘向远方,霞光落在里面,太阳也掉进里面,扑通扑通几条赤黑的鱼跃向水中,太阳碎了!

晚风拂过面颊,它再也不会有夏天的温暖,取而代之的,是秋末的寒与冬初的清凉。但它却不是太狂躁,只是轻轻的吹,轻轻的吹。我想,夜应是位少女,是位光着脚在凛冽的寒风中逆行的少女。我想,她也应是世上最孤独的少女。夜是狰狞的,弯弯的月牙穿梭于彩云之间,留下淡淡的阴影,时隐时现的虫儿鸣叫声,显得这一切是那么神秘。

落日熔金,倦鸟归林,月儿湾湾,繁星点点。

夜,美而可爱。细雨也会悄悄让降临,蒙蒙细雨,绵绵的。夜不能停,月走了,星也走了,但那边有好几颗移动的星星,那是飞机,在夜色中细一看,别有一翻独特的景色。

夜,还是独特的,不可能重复,只是你没有细细的观察。每夜都会绘制出独特的景色。

时间随着变化车、灯、萤火虫、月亮、星星都在不停的隐藏,今天那车没来;今天的那家灯还没开;今天的萤火虫又飞了;今天的月亮又变弯了;那颗星星怎么又不见了?

这景,这风,这闪亮点亮黑夜,明于心。

----后记

教师点评:作者在文中呈现了夜晚将至与夜晚来临后的景致。作者文笔细腻,描写细致,充分调动感官、融情于景,所以无论是勾勒下雨时的场景,还是描述雨过之后的夜景,文章都很好地展现了景致的画面和景致的氛围,因此下雨时风雨交加的激烈以及雨后夜晚的怡人便让读者清晰可感,文章也以此一前一后的对比与反差,拥有了由强到弱、由急至缓、由动变静的转变,从而给读者更为丰富和特别的阅读体验。而这都要归功于文章的取景——作者对夜晚来临前的一场雨的捕捉。不过,对比这一取景,作者将题目取为“夜”就显得有些不太妥当和准确了。如果是以“夜”为题,那么文章应紧密围绕“夜晚”展开,但现在对雨的描述却占据了大半篇幅,如此一来,“偏题”的问题就出现了,而文末对“夜”的扣题不仅没能起到“补救”的作用,还略显生硬,与前文也有点“脱节”,文章整体性和流畅度同样受到了影响。若将落脚点放在“夜晚来临前的一场雨”或者“雨后的夜”上并取其一而作,不仅会更有利于主题的明确,也能因独特脱颖而出,建议作者梳理思路,重新拟题创作,带给我们更为精彩的作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