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梅花,因为它凌雪傲霜,有人喜欢牡丹,因为它雍容华贵;有人喜欢松树,因为它四季长青;而我却对柳情有独钟。
和煦的春风吹拂过,绿柳摇晃了,像一位大方的姑娘站立在河边梳头,长发飘飘扬扬……
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在校园内外、道路旁、小河边……比比皆是,到处都有柳的踪迹。提到柳大家很容易想到《青藏高原一株柳》一文,文中的一株柳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上,造就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我们家旁边的小河边,就有一排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我也是靠柳树分辨季节的:春天来临时,原本枯黄的柳树枝冒出了一点嫩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树芽长成柳叶,越长越长。这时,柳花也开了,一串串的,程绿色,像狗尾巴草。
到了晚春,柳花谢了,洁白的柳絮漫天飞舞,让我不由得想起韩愈的诗句:杨华榆英无才思,维解漫天作雪飞。
夏天,柳条长得更长了,叶子也长的更大了,颜色也更绿了。
长长的柳条倒垂到水中,不禁让人想起儿歌: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头发一甩,撒进池塘。洗洗干净,更加漂亮。
秋天,风一吹,柳叶翻了个跟头,犹如一只只蝴蝶飘然而下,落到马路上,给马路铺了一层黄色的毯子。
冬天,柳树失去了颜色,屹立在寒风中。雪花漫天飞舞,柳树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外套。古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由此可见,柳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对于柳,诗人也爱借景抒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另外,折杨柳也是古人离别时的“盛宴”呢。在离别之时,折下一根杨柳,倾诉自己对好友离去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你瞧!在历史长河中,柳在古人与诗人眼中是多么神圣与美好呢!
柳到夏天还有着特殊的作用,炎夏之时,滚烫的天气“吵”得让人心烦,这时,老人孩子们便搬着小板凳匆匆走到柳树下乘凉。柳借着夏日徐徐吹来的热风,摇动身躯,跳起优美的舞蹈来。恰恰在这时,乘凉的人们心情越来越舒畅了,拿着蒲扇轻微的扇动着,喜笑颜开的聊起天来了。
想起以前看《世说新语》,其中写到桓温晚年再次见到曾经种下的柳树,已经长得很粗时,不禁感伤于“年时驰,意与日去”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个英雄豪杰也手执柳枝而“泫然流泪”。同样,在这之前,曹丕也重逢过曾经亲手种下的柳树,不禁感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感物伤怀而作《柳赋》,“感遗物而怀故,俯惆怅以伤情”,辛弃疾也在后世写下:“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是呀,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悄无声息地促成一切,又摧毁一切,任何宏大的志向与坚强的意志,都会因时光的匆匆流逝而消散,树则长青,看人间花开花落,观天下风起云涌,也是一种令人触景伤怀的依托。
而陶渊明又有《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就指代了隐士,“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也是一种悠然潇洒,柳回归了它的本质:一种美好的自然景物。
一切人的情感纠葛都是加在他之的,柳树自己并没有情感,没有言语,仅仅是一棵树,漠然观世间百态,一切命运听天由人。从《诗经》中那一名句开始,柳就与离别哀愁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可以在春天代表风流袅娜,也可以在秋天受尽世态炎凉,饱经沧桑。 柳的千百种滋味,无一不寄托着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人世如“流萤渡高阁”,稍纵即逝。
“客舍青青柳色新”,待到物是人非时,看依旧柳色青青,如雾的青绿,能否酝得千古的回响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