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眼下的吾正享受着这一片不花一钱得来的明月和好风,躁动的心变得宁静。手持书卷的吾偷偷地咀嚼着“明月如霜,好水如风”的意境。诗词能带给人的果真不仅是感性的冲动,而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您可以想象背上旅行包袱,与王维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名与利藏匿了踪迹,有的只是清泉白石、素手汲水;有的只是红妆扫雪、竹里飘烟。
您可以想象听东坡高弹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您可以和他冬日踏雪,印出一痕雪泥鸿爪;偬也可以替他分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怨。
您可以想象与易安(李清照)漾舟于十里荷塘,误入藕花深处的惊慌,您可以听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倾诉,您也可以为她“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豪迈而击节叫好。
谁在叹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谁在呢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谁在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吾不得开心颜”,谁在吟唱“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吾读着这些文字所呈现的是与非、包含的欢乐和泪水、描绘的温情与炎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袭上心头。吾宁愿记得一些美,都要忘记一些痛;记得“种得蓝田玉一盆”时的欣喜,记得满月时的“人约黄昏后”,忘却“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沉重心情。
然而吾却只顾了自己的狂喜,忘却了诗人们还在唐诗里低吟,词人们还在宋词里“咳血”。他们以俯瞰的姿态,将清苦写得如史诗般优美,把自己或是仕途失意、或是人生寡欢的辛酸归入了历史的洪流,与岁月共存,与春秋同在。唐诗宋词消化着的,是人们的泪泉和血雨啊!
您快听,在朦胧的夜幕下,在山间的小溪中,在清风里,在明月下,每一个角落中似乎都飘散着腾飞的韵律,这可歌可泣的辞章,这别样的意境,别样的唐宋。也许在文化的原野里,他们只是点点萤火,但他们的光辉足以掩盖星光;也许在文学的苗圃里,他们只是片片小叶,但他们的青翠足以使绿竹失色;也许在文化的交响乐里,他们只是短短的音符,但他们的辉煌却照亮了整个乐章。
所谓开卷有益,吾要以三分王维的淡泊,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易安的婉约,去寻找诠释生命韵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