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病菌感染”“封城”“新增病例”……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然而抗击疫情愈是艰难,愈能体现我们中华儿女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愈能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
“中国速度”如此惊人!
用十天时间建一所拥有1000张床位,专门对抗疫情的医院是怎么做到的?首先,一个紧急命令,7500名建设者和近千台机械设备在武汉知音湖畔5万平方米的滩涂坡地上紧张地工作起来;小汤山医院的设计方只用了78分钟,就将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和施工图纸提交给火神山医院的设计方。之后,设计方在一小时内召集了60名设计人员,并连线全国数百名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在24小时内就拿出了设计方案之后这60个小时,施工单位协商敲定了施工图纸。然后,环保、重工、电网、基站、网络、能源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快速响应与保障。房子建好后还需要装修,接下来需要进行升装100名管理人员、500名设施工人,在三天内完成室内外地胶铺设,卫生间和缓冲间地砖铺设,以及两百余间病房的室内装修任务。
就这样,短短十天,一间能容纳上千人的火神山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力量”无坚不摧!
在病毒面前单独的个人固然渺小,但举国上下表现出的极大的凝聚力凸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武汉封城,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全国人民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14亿中国人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受疫情影响,我们本应该背起书包去上学变成了电脑前在线同上一堂课,我们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也是一种中国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救援物资纷纷送达武汉,中国力量,使我们在这场疫情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中国精神”制胜法宝!
他们逆行而上,奔向疫情最前线: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70多岁的李娟南院士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接近全力的抢救病人、控制疫情;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依然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
他们挑战夜战,与疫情赛跑:他们是白衣天使,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一线医护人员的脸被口罩、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双手被橡胶手套、消毒液和洗手液反复侵蚀,皮肤皲裂,满是伤口……
他们坚守岗位,尽全力支援同胞: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警察、新闻工作者、基层社会工作人员……各行各业都有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精神”。
这场疫情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有这样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祖国的人民也会越来越幸福!肺炎疫情,展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