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美食

五年级 应用文 881字
2022-06-17 18:34:16

说到诗人中的美食家,人们往往会想到苏东坡,对他而言,这世上只有诗与美食不可被辜负。就让我们透过他的诗,去品味“苏式”美食吧!

美食带给人快乐。苏轼生平中一直被贬,第一站是黄州。苏轼热爱吃肉,但那时的羊肉对他而言过于昂贵,他只得买了猪肉来做。“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自行研发猪肉,发现了那时贫苦人家吃的肉却也别有一番滋味,便作下《猪肉颂》。我自己小时候,也是一样无肉不欢,常常在品味美食后感到快乐,我想这是因为美食常常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机会歇气,它暂时让我们忘记那些不愉快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苏东坡对美食的创新也激发了我多去尝试那些被人诟病的东西,而不是去人云亦云。

美食带给人慰藉。苏东坡被贬的第二站是惠州。那儿的气候炎热,瘴气弥漫,就是再乐观的人也撑不下去。苏轼初到时,心中也难免伤心,但爱吃甜食的他遇见了荔枝,一切都变了,郁郁葱葱诗与美食葱葱的荔枝树宛若沙漠中的绿洲给了他希望。为此,他还写下了《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岭作岭南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也会遇到困境,但我们不妨去学学苏东坡,把美食当做自己的慰藉,让我们的生活甜一点。

美食还可以为我们治愈苦难。因为许多官员见苏轼在惠州“混”太好了,便又将他贬到儋州。“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空。”这是苏轼对当地环境的描写,宛若将他置身于一个炙热的地狱,与死刑几乎无异。同时也有一个对他而言毙命的点一一没有肉。然而,就是在此般环境下,他仍然勉强如野草般生存了下来。苏轼抱着对美食的强烈渴望,让他在地狱中活了下来,既然陆地上没有肉,那就入海找肉。终于,他发现了当地独特的美食一一生蚝,在生蚝对他的“帮助”下,他的人生中增添了几丝色彩。活在今日的我们,难以遇见当年苏轼所见的荒芜之地了,但他留下的诗与美食却也时刻推动我们前进。每次撑不住时,总会想起苏东坡:他连那样的环境都活得下来,我们又怎么不行呢?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诗带领我们品会了不一般的美食,宛若苏轼的乐观带给我们在逆境中逢生的希望。让我们在诗中游行,品味一份美食,体会一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