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怀特曾经说过:“在生命之中,失败、内疚与悲哀在有些时候会将我们引入绝望,但不必退缩,我们可以爬起来,重新选择新的生活。”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坎坎坷坷,即便你深陷泥沼,也不要绝望,要不断地给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告诉自己:“与天斗,其乐无穷。”无论什么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只要拼命地斗争下去,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可能。
1920年10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艘名叫“洛瓦号”的小汽船搭载着104名乘客,行驶在英国某地区的洋面上时,与一艘比它大十多倍的航班船发生猛烈碰撞,“洛瓦号”随即沉没。这次事故共造成“洛瓦号”船上的11名乘务员和14名旅客下落不明。
马金纳是这次撞击事故中的一位幸存者,他是艾莉森国际保险公司的督察官,在船只下沉的过程中,他被抛到了海里。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从掉进海水里的那一刻,马金纳就一直与刺骨的海水和汹涌的波浪做着顽强的斗争。在他附近,几名落水者也在海水中奋力挣扎,拼命呼救。
渐渐地,附近的呼救声,哭喊声低了下来,海水好像吞没了所有的人,死一般的沉寂在周围扩散开去。
到了最后,马金纳也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在他准备向死神投降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她那嘹亮、坚定、高雅的歌声胜过教堂里的赞美诗,更是声乐家的独唱所不能企及的。是谁在这么冰冷的海水中唱着如此热情的歌曲呢?
马金纳被这天籁之音深深触动了,他的寒冷和疲劳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他重新鼓起勇气,向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奋力游去……
马金纳终于游到了唱歌的人身边。他看到她正和另外几个女人抱着一根气船下沉时飘出来的圆木头。大家都说,是这个姑娘的歌声,还有她那种坚定的信念和斗志鼓舞了她们,使她们没有因为寒冷和失神放开那根木头,放掉生存的希望。
故事的结尾没有电影《泰坦尼克号》那样凄美和悲壮,而是出现了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一幕:一艘救生艇以那优美的歌声为向导,向他们迅速地驶去……马金纳、唱歌的姑娘和其他人都得救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对处境绝望的人,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希望,你就拥有能击溃一切困难的利剑。面对危机,只有永不绝望的人,才能在危机中找到希望,才能平安地摆脱危机;而那些在危机一开始就丧失了希望、陷入绝境的人,哪怕希望就在他跟前,他也不会看到。
满怀希望是一种乐观的心态,人生必须要有希望,一旦失去了希望,人就如同跟和乐的江河,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你会因为有了希望的存在而不再感到绝望,而且有了一个希望之后,你会渐渐萌生出更多的新的希望。
希望与绝望往往只是一念之差,站在高山下伤感和叹息的人总是充满着绝望,而从山下努力地向上攀登的人,则总是满怀着希望。
生命只有一次,能活着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活着就有无数的可能。在灾难与痛苦面前,乐观的心态是支撑生命延续的唯一灯火。懂得珍爱生命的人便不会轻易撒手,因为,只要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他们就坚信自己还会乐观坚强的活下去!
教师点评:作者以如何面对绝境为主题写下了这篇议论文。文章视角新颖,作者开篇先以名言的引用来解读题目,接着明确指出论点,进而详细且有序地对论据做了叙述,可见作者立论充分,积累深厚,文章有了很强的可读性,也有了很强的启发性和鼓舞之意,很棒!不过,事例之后的论述,也就是文章的最后四段,有些缺乏合理的逻辑条理,段落之间没有形成联系,这也使得这部分的论述扣题不严,并且有一些啰嗦。建议作者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一些删减和调整,比如略去倒数的一、二、三段,从倒数第四段入手,以这一段内容的条理为论述的思路,做一定的展开和补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