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是传承

五年级 应用文 667字
2022-01-31 19:57:39

今年春节,大街小巷异常冷清,大年三十少了一份过年的热闹劲儿,但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少不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变化的是户外的人群,变化的是街道两旁挂着的孤零零的红灯笼,不变的是年夜饭的饺子。

在我看来,也许年味就是饺子味,热气腾腾的饺子里,包裹着代代传承的亲情和温暖。

我家每年都在大年三十晚上包饺子。“春晚”看到一半,厨房里就传来剁饺子馅儿的声音,扭头一看,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已空空如也,厨房里,散发着肉香和菜香的饺子馅儿盛了满满一大盆。全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儿,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馅儿香、面香扑鼻,电视机里传来喜庆热闹的歌曲,一年里的家长里短,过年的气氛,统统都被包进饺子里,刻进了味道里。

很快,一锅饺子煮好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了,暖烘烘的蒸汽弥漫在餐厅里,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圆圆鼓鼓的饺子似乎有了生命,它们就像刚刚降生的婴儿,又像活泼泼过了千年的精灵,变的是家家户户的饭桌,变的是老老少少的面孔,不变的是传承的民俗和喜庆的气氛。

包饺子的传统技艺,是母亲教儿子,婆婆教儿媳,一代一代,在一双又一双巧手里传承下来的。从和面、擀皮、和馅儿,到包饺子、包盒子,每个环节都是上辈人手把手教出来的;馅儿里放多少盐、多少油,几分肉、几分菜,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而来的。美食与味道传下来了,我们的文化也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一大早,又闻到韭菜的香气,又听到剁韭菜的“当当”声,又看到白白胖胖的面团安静地躺在厚实的面盆里,大锅里的开水正“咕噜咕噜”地手舞足蹈,心里便生出对那种熟悉的味道的期待。

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去了,变化的是电视台主持人热情的面孔,变化的是家人鬓间又增添的白发,变化的是沾着面粉的苍老的双手;不变的是,咬开饺子皮时的一份感动,和代代传承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