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色彩”

五年级 议论文 640字
2020-07-04 14:12:23

小时候,妈妈总是教我背诗、背词,并用心、仔细地告诉我这诗中的含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而我模模糊糊地记下诗句,却没能读懂它的含义,也便不再理会它了。即使看懂了,也只是囫囵吞枣地将其大概内容一记。于是不久,它们就被我淡忘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渐渐的,我开始不再囫囵吞枣地背古诗了,我尝试着去理解它,读懂它。一遍又一遍,我开始能读懂其中的意思了,根据诗中的生动描写,我开始想象、构思。很快,这诗中的一切就展现在我眼前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幅有色彩,而又生动的水墨画,在我脑海中浮现了。此时我发现这诗中的一切是那样的有趣,那样的生动。这期间写出了春天的面貌,风吹到的地方,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到处春意盎然,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我背这首诗的时候,正值秋冬时节,这一背,又使我感受到了春的意境,是那么的美妙,好似春回大地,很快,这首诗被我读透了,背诗也不枯燥了。

每一首诗,都代表一幅动人的话,而每一幅画,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尝、回味。

这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浅艳侔莺羽,纤条结兔丝。”……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水墨画,立刻浮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是那样的美妙,那样的艳丽。此时,我又感到读诗就像赏画一样,令人怀着一颗美好,而同时又不禁感到激动的心。

一幅画都代表着一首诗,一句词。于是我敬佩那些见到景画,就能将诗词信手沾来的人。

这诗中的色彩,不正是写出了诗句本身的亮丽色彩,独特的魅力吗?

教师点评:文章视角独特,小作者通过谈及“诗的‘色彩’”,向我们分享了自己从读诗到品诗的变化历程。小作者文笔优美,积累深厚,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更为独特的是,小作者运用想象加深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又用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尽力展现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文章既带领我们更好地领略诗歌,也给我们学习、品读诗歌带来了新颖的思路和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也可见小作者的用心。很棒!不过,文章在扣题上还可以再做加强。“诗的‘色彩’”更突出一个“色彩”,内容就要着重选取更有画面感的诗句,然后对自己想象的画面做更加细致的描绘,尤其是画面中的色彩刻画,要予以突出和强调,这样内容才能更加呼应主题,才能更好地展现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才能更具深度和底蕴。小作者可以就此对文章做一定的完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