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观后感?
很多人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感到很迷茫,无从下笔,而老师又喜欢留这种作业怎么办呢?其实读后感很简单,只要掌握主人公背景,情节,高潮,结果,我的看法这几项,就会把读后感写的过程变得具体直观,就能轻松写出读后感。
在日常阅读中,小读者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阅读要点卡,卡中设置主人公.背景.情节.高潮.结果.我的看法几项,或者照着卡中的小专题想一想总结一下,学会写读后感,不仅能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能显著提高读者的思考能力。
小编之前也不很擅长读后感,但是你会发现你要是用心读掌握了,时间.背景.人物.地点.事情开头.高潮.结尾,就可以写出来一篇不是很差的读后感。更好的读后感呢,是需要你的语言方面的特点,像我们熟知的鲁迅等一些作家,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你也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风格和语言。多加一些修辞手法,一些描写一些好的词语,成语,一些歇后语都会让你的作文和读后感看起来更深刻一点,会更有文学风采。
读后感开头千万不要用: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什么什么什么,我很喜欢他,他讲了什么什么什么什么……这种模板会显得非常古板,也非常大众化,没有自己的特点,会让阅卷的老师觉得这个狠呆板,在大型的征文或考试中,如果你读后感开头这样写,老师肯定会看到好多种一样的。这样的会让老师觉得你很普通。
相信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有很多老师会说,看作者写的多好啊,他没有直接说什么什么什么,而是从多方面多个角度怎么样来阐述来暗示人们。比如说喜欢一个事物吧或者是一个事物很好,他不会直接的去说。我喜欢怎么样,他怎么怎么样好。而是从多个角度暗示。还有就是,在做一些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他通常都会问你说这个句子,你对他的理解是怎样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就怎样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写出来运用了什么什么手法?怎么描写的,然后写出一大堆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也想可能这些作用并不是作者的想法,但如果这不是作者的想法,人们如何想到这一大堆的作用呢?那就是靠修辞和描写,运用一定的东西就是有一定的表达方法,就是有一定的作用。
还有,开头我们一定要写的和结尾对照起来,开头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名句,什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等等等等,但必须得住上,这是谁说的?并且结尾部分一定是有总结性的,也可以阐述一下这本书给你带来的哪些道理和感受,一定要写的非常深刻。
最后小编还得说一句,平常书是一定要看的,不要在紧要关头的时候去找度娘或者一些软件来搜索别人写好的,有可能当时觉得人家写的非常好,然后,自己抄写下来又非常省力,自己还能记住,但其实你有可能会比人家写的更好,自己抄下来并不省力,自己并不能记住脑子只是看到了一些字被手传送到了纸上。
/以上仅代表小编的个人看法/大白原创/禁止搬运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