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瘾,今人之痛

五年级 议论文 681字
2020-05-04 10:24:48

吾问:“古人以何为瘾?书也,今人以何为痛?书也。”

古今中外,有多少舞文弄墨的高手与书为友,以书为瘾。从唐代杜甫笔

下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宋石东坡居士所吟“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

读尽人间书”,再到元朝翁森所作“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还

有周总理“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慨叹。回转千年,天下文人、

伟人哪个不以书为瘾,以书为乐?

百年之真理,为何到吾辈人之手变成了“异教邪说”?本来妙趣横生的书

本,被合上之后就不再打开,“三国”“水浒”中百万雄师的气概,怕也视而不

见了吧!为何?

其一说:

时间的脚步说快也快,说慢也慢,现代化的世界到处是人造的东西。书

也就无立足之处,合上本书之后,人们往往卧坐沙发上,电视机前,现代化

的数字电视、电脑将书上本来黑白典雅的文字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图案,所以

很少有人去翻书本。

其二说:

面对当今各种证件满天飞的社会,一张张证件,成了通往成功的试金石

,各种应考的书琳琅满目,望着浩如烟海的习题,哪里还有闲工夫读书?辛

弃疾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怕也是错了吧。

其三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大众批评“00后”是“不学无术的白眼狼”。“望子

成龙”本意是好的,可是过于极端,为了孩子的未来将孩子卖给了”各种补

习班”,因为看课外书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例子屡见不鲜。书啊,你何时成了

父母的打击目标?

书途漫漫,需我们慢慢品味。《论语》蕴含的千古儒风陶冶我们的情操,

《聊斋志异》神鬼仙狐充实着我们的想象,而如今,不乏有一些好书出现在

我们的视野内: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蛙》

,字里行间透出不一样的文风,不一样的情怀。

“瘾”不一定是有害的,像“书瘾”这样,倒是利大于弊,可是为什么偏偏被

摒弃了呢?

听,古人在呼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不要让古人之瘾成为

今人之痛,让我们拿起书本来,重游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