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张我家乡的名片

五年级 议论文 860字
2022-04-07 21:06:36

文/阿温。

我是一名厦门人,今天我将把我家乡的名片送给你。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洒下时,就有人和晨露为伍,为城市新的一天注入活力。

早餐店的人笼屉涌出一团一团的蒸汽,一旁的架子上放着刚打好的豆浆,你可以要一碗陕西小米粥,要一碟咸菜丝;也可以从笼屉里拿一个东北馒头,要一碟昨日卤好的酱牛肉;还可以要两个烧麦或者拿两个天津肉包子;要一屉杭州小笼包,一碗武汉热干面,一份温州糯米饭,一张山东煎饼,当你用广东话和老板说你要一份肠粉,老板也会用广东话回应你。当你用普通话对他说我要一份牛腩粉时,他也会操着一口不太清楚的普通话对你说马上来。在这里,人们纠结于豆花是吃咸的还是甜的。

暖阳下,人们包容开放。

“滴答滴答”,冷风,冷雨,帐篷下的身影继续忙碌。体感接近零度了,医护人员每测量完一个,就要用酒精喷在手心,他们的手冻得发僵,却依旧为了队伍里一个又一个人们忙碌。他们用凡人之躯坚守着,只为了同一个目标——疫情早日结束,生活回归正轨。

狂风怒吼,暴雨来袭。帐篷顶被掀翻,冷雨穿透而下,满地泥泞。阴霾笼罩在头顶,却没有笼住人们的心。排队的人群里,东北大姨送来一壶冒着热气的姜茶,热心的小姐姐抱来了几大包暖宝宝,嗓门大的山东大爷号召大家为双胞胎婴儿和老奶奶让出位置,小伙子的手机快没电了,旁边的大哥帮他拍下核酸的截屏。人们在这里守望相助,彼此照顾。

风雨里,人们守望相助。

落日余晖,我站在路口向四周望去,灯火阑珊,绚丽的夜昼从远处升起,一层一层的粉色云霞将琉璃的心镀了一层美好,远处疾驰的车流不断地划过,在夜的背景里扯成一丝一缕发光的线,和这里的高楼大厦一起,共同织就了这夜晚的华服。这时,人们有了动力,一些单在晚上营业的商店拉起了幕帘,开始了人们的夜生活,告别一天的辛劳享受片刻的愉快。但夜总是那么快,凌晨一点多,收摊,回家。但总是有那么几个便利店会多等待一会儿,等环卫工人打扫完大街。夜是安静的,凌晨两点多,大街上的清道夫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往家赶的路上,他们一手拖着扫帚,一手拎着簸萁,头上的草帽被挂在身后。路过便利店,老板会出来为他们送上一瓶水,一桶热腾腾的方便面。

黑暗中,人们温暖彼此。

我们在这里,我们开放包容,我们奉献,我们温暖,每一个我们,成就了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创造了这个城市的新奇迹。

这,就是厦门独有的名片,是我家乡的名片。

教师点评:“我是一名厦门人,今天我将把我家乡的名片送给你”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虽少了几分惊喜,却也因直白的话语将写作目的、写作内容直截了当地展示出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并呼应文题,干脆利落的写法让读者一目了然。“名片”这一说法的提出颇具巧思,对于“名片”的展示更令人惊喜,因为在小作者的笔下,所谓的“名片”并不是某一种物品,而是那些包容开放、守望相助、彼此温暖的人们,尤其是在各个不同场景的展示之下,读者很难不产生“确实如此”的感觉,而在细读之下,文章从始至终弥漫着的那份感恩与热爱更是令人深感温暖。小作者的构思是具有新意的,但内容难免缺乏了一些“厦门特色”,还需多融合一些厦门最具特色和最为著名的几个方面来讲述。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