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美?是不是容颜娇艳就叫美,而相貌丑陋就永远与美无缘?非也。孟光貌丑,却因“举案齐眉”而传美名于后世:倘若服君不胸怀大义,其“落雁之美”恐难为人知,可见,外在美只是表面的美,但内在美,会得到他人的敬仰。
不艳羡别人,留自我本真,为展现生命本色保证源头的清冽。“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花色暗淡,不惹人注意,但其香气悠长,令人陶醉。只因它纯粹淡然,低调开花,吐气幽兰,将生命的本色展现到了极致。花如此,人亦然。或许我们始终默默无闻。但我们必须以淡雅的心态正本清源。
敢于正视生活,用接纳的姿态,为展现生命本色保骂护航。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可想,敢说,敢作,敢当。”是的,正视和接纳生活,才能正确摆渡自己。
陶渊明爱菊固然高洁,但他终老南山的雅趣里透着一丝无奈的寂寥。毕竟,他适应不了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生活,却又需要养家糊口。反观周敦颐,他偏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更选择在尘世中做一个如莲一般的君子。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做主,最终安度晚年周敦颐以雍容的气切度,接纳了生活的一切,体现出一种磅礴的内在美。
无畏寒冷现实,捧一腔融融的情怀,为展现生命本色树一座温情的丰碑。“露从今夜白月是放乡明。”杜甫用温情感染了万千人的思绪可贵的是,即使身处离乱,他仍用一种饱含温度的情怀温暖自己,慰藉他人。这种美,是内在的,它源于对美好的向往,是人性光辉的照耀。无论何时都应将这样的情怀发扬光大,使其现出灼灼其华”的风采。
才竣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外表秀美,内心聪慧,这是韩愈笔下的窃窕淑女。
粗僧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不服粗陋朴素,但知识渊博,学问深厚,气质自然会光彩照人,这是苏东坡赞美友人的诗句。”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这是托尔斯泰心中的美丽。每一种美,都扎根灵魂深处,都能够让人心驰神往。
容貌娇美者,运气使然,也能偶然得幸于此,而气质高雅者,才能绽放出永不调零之花因为那是发于心,长于心,茁壮于心的生命本色的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