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奔流不息,没有干涸、没有沉寂,是因为那一朵朵激情四溢的浪花;历史的星空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没有黯淡、没有寥落,是因为那一颗颗不甘于沉睡的星星。
人生世间,谁没有自己的梦想追求,谁不想过着自由宁逸的生活?但是,他们,因为时代的风云变幻,因为家国的安宁幸福,舍弃了自己。
大禹治水,13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不是不想回家,但是父亲治水失败,水患的阴云笼罩整个华夏,他实在是“不遑启居”。读《诗经曹风侯人》,你便知道他的夫人涂山氏曾派侍女到路上去拦截他,传说他的夫人后来成了望夫石。而他也因长年治水患上风湿痹症,痛苦不已。舍家忘我,他最终找到了疏导的办法,成功治理水患,给整个华夏之民带来了福祉。
习总书记曾说:“不负人民,我将无我。“其实这种情怀古已有之,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融入到时代中,融入到家国中。屈原身为贵族,一心谋国家强大,虽遭流放,心中所想仍是国计民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霍去病一心驱除外患,面对武帝为他建造的新居,他慨然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陆游一生志在抗金,收复失地,他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看到鸦片之害,力排异议,虎门销烟,他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为了改变国民现状,弃医从文,用文字的匕首与投枪划破时代的黑暗,他说:“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何止是他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样脊梁般的人物灿若星辰,如何细数得过来!《无问西东》里沈母言辞切切,不希望儿子卷入战争的漩涡,而是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可是沈光耀所向不在安稳的人生,而是在尘土血泪中匍匐的人民,是风雨飘摇的祖国。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儿子,可他却选择做一名飞行员,选择用正义、无畏、真心书写的壮烈生活。
虽然他违背了母命,他的牺牲留给母亲深深的伤痛,但是又有哪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不为这样的儿子骄傲呢?就像当年苏轼读《范滂传》,问母亲:如果他成为像范滂那样的人怎么样。母亲的回答是: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就像岳飞的母亲亲自在儿子的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就像面对情深意切的《与妻书》,林觉民的妻子又怎会责怪、怨恨、阻挠他去担当、完成自己的使命呢?可以说,在自己奋斗追求的道路上心系家国,奉献人民,不只是个人的责任担当,它早已成为中华精神血脉的一部分,滋养着我们这块神圣而美丽的土地。
直到今天,这样的人仍在我们身边,感动着中国。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却选择做一名村官,行走在泥泞之中,致力于乡村发展建设;黄文秀,走出大山的女儿,又回到生养她的地方,将热血洒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是的,他们都有机会选择人们向往的生活:一座大城市,一份好工作,成为精英白领,风光无限,惹人羡慕。可是他们都放弃了舒适安逸,选择站在时代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把个人的梦想谱入到时代的乐章之中,奏出了属于自己的壮丽之音。
既然如此,那么当天降大任于斯人时,当我们扬帆启航驶向自己设定的人生坐标时,不妨将自己这一朵浪花汇入时代的大江大潮之中,让生活精彩,让生命无悔,为国家效力,为时代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