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镜,子自照之

初三 议论文 1063字
2020-04-16 12:22:50

中央经过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的拍摄与制作。十二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叫《镜子》的纪录片。

《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在片中,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有早恋的、有辍学的、有网瘾的,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简而言之,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很多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不懂这些也是很正常等等这样的理由去解释。

但父母的这些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如果从小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正确的价值观也不易形成。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孩子身上的小问题往往就是家庭中的大问题。

就像一个家庭中,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变得敏感、焦虑,在人际交往时,可能会出现话少、不爱表达。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女儿容易变得没有安全感、早熟、期待有人保护等;儿子则容易沉迷于电游、抽烟、喝酒等。

为什么说“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呢?

除了给父母带来欢笑以外,在养育他们时遇到的困难,通过孩子,父母能够清晰的看见自己,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探索育儿方法。

亲子关系像镜子一样反照在孩子身上,父母如果无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的错,总有一天亲子关系会面临巨大挑战。

什么样的镜子才算是好镜子?

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习惯性的宠溺孩子,导致孩子骄纵。当孩子摔跤时,父母要告诉他,没关系,下次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下次就不会再摔跤了。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怪地板,或者怪爷爷奶奶。

次数久了,如果孩子摔倒了,就会开始生地板或是家人的气,因为在孩子眼里,这才是导致他摔倒的原因。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有抱怨的的情绪。

再比如说当孩子遇到陌生人时,父母不应该强求孩子去和她打招呼,你可以问问孩子,你是不是有点害羞,没关系,这是妈妈的好朋友,等你准备好了再和阿姨打招呼好不好?

这样的沟通方式,比父母强制要求孩子打招呼要好得多,孩子不会因需要跟陌生人打招呼而感到焦虑。让孩子做好了准备,再去打招呼,也同样能起到锻炼孩子的目的。

每次孩子向父母求助的时候,都是在“照镜子”。

父母对事物的认知正确,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如果父母只为安抚孩子,那么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孩子对世界的整体态度,对自我的认识,会随着一次次从“照镜子”中得来,他的人生观也一次次从中确立。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重要,但人无完人,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也同样重要。

在某些时刻,父母只是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很多暗伤,与孩子相处时,这些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

当父母不再逃避,勇敢面对育儿中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成长,终会找到解决的方法,与孩子的沟通也会更顺畅。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困难、煎熬,但是每件事的最后都是带着人生的礼物而来。

长篇大论下来,教育的方式和技巧,只是育儿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最终是靠着父母的处事态度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