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可以将过去的一切变成原始的零状态,你会选择将他们清零吗?如果是我,我不会。因为过去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被清零。因此,我认为:对于过去,我们不能清零。
为什么要清零?选择清零的人们,大抵是懊悔自己过去的人生中做过的那些错误的决定,懊悔自己在人生的歧途上渐行渐远,宁愿从头来过,想要获得一个完美的人生。由此我们可知,清零是源于人们对现实的不如意。
人生不能清零。我们不能抛弃一切的“不如意”和一切失败的经历,有学者曾说过:“一个人所有的失败都是对人生的探索与成长。”正是如此,我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收获处世的经验,在一次次的“不如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而这些经验与感悟,对我们的意义要远大于那些失败与“不如意”,这也是我们一路走来真正有价值的收获。更进一步说,这些是我们宁愿保留下那些“不如意”和失败也要千方百计留住的东西,我们可以为了提升备考素养而留下一次次失败的考试经历,我们可以为了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而留下与他人的一次次不欢而散的遗憾,我们可以为了体会到世界的美好,而留下有可能治疗抑郁症结的痛苦经历。为了这些无形的成长与感悟,我们可以留下一切。
中华民族的历史不能清零。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这其中自然免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但正是经历了这些惨痛的流血牺牲,才建成了如今和平繁荣的社会,这也是我们对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探索。当然,除了这些探索与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我们还有更有价值的“财富”不能清零舍弃,那便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因其历史绵延五千年,无疑是现今传承最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民族。这丰厚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思想的结晶,是我们灵魂深处最可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为了清零而失去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
“清零”,这个话题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太真实的臆想,但这个话题可以警醒我们,保护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珍惜我们还在传承着的文化,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向前发展所遵从的第一要义。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式微,每天都有文化失传,甚至还有原属于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被其他民族、国家“据为己有”。螺蛳粉的制作工艺、端午节等,在名义上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外民族的无端侵占。我们现如今可以做的,便是尽力将文化传承下去,保留住中华民族骨子里最深层次的东西,使他们不被时间无情地“清零”。
个体生命离不开整个民族的凝聚,更关乎全人类文化的承继,他们都不能被一键清零。不要再为过去的不尽如人意而懊恼,请努力为未来,保留住那些不能被清零的精神内涵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