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往复,匠心筑梦。在这个快捷、功利的社会,匠心变得如时间般难能可贵。而纵观历史,唯有坚守工匠精神者,才能成就大事。个人有了匠心,才能在遗失的边缘坚守;企业有了匠心,才能获得长久经营之道;国家有了匠心,才能使各国和谐发展生生不息。由此观之,吾辈应传匠心之道,筑强国之门。
匠心,是发现宁静内心的启动装置。
“所谓浮躁,也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而这些,恰恰是拥有工匠精神后才能长久拥有的。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他写出了《兰亭集序》这样的惊世佳作,令人叹为观止,被称为“天下第一书法家”。若他不能拥有匠心,没有三年如一日地苦练书法,又何来扎实的基本功,怎能妙笔一挥写出《兰亭集序》?他把匠心注入灵魂深处,以宁静的内心获得存在感、优越感与自我认同。
匠心,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主持人大赛》中主持人孔皓说过这样一句话: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每个参赛的主持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参赛者们经过层层选拔,虽是精英中的精英,却也不断重复练习着早已烂熟于心的演讲稿,才有了在镜头前展现出来的沉着冷静。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几十年里都在给发动机药面进行“微整形”。这项工艺迄今为止无人能替代,机器亦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他努力研发半自动机器,让这项技术得以传承,为国家富强谱写赞歌。他们以匠心筑梦,走工匠之大道,最终迈向成功。
匠心,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开门键。
“可巧手以继拙作,不可庸工以当精制。”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格力品牌逐渐发展壮大是认识到了潜在的问题:中国产品被贴上低价、粗制滥造的标签,许多国内的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中国产品。她认为他们不能停留在价格竞争的思维中,要不断挑战,追求完美,真正做到与消费者无缝对接。正是因为她拥有工匠精神,才能使格力品牌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在竞争日渐激烈时仍然保持该品牌的地位,并打开国际市场,为中国产品正名。可见,匠心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开门键,可由此走向强国的康庄大道。
匠心,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做事态度,不是一时兴起的兴致,不是闭门造车,只顾自己锤炼,不仅是自己默默蓄势,是蓄势而成就大业,更是勃发而强国。
“斤”被包围便成了“匠”,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就这一“斤”,便汇聚成“匠心”。情怀之上,匠心呈现。工匠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凭借着一代又一代平凡而又伟大的匠人才得以实现。吾辈应使工匠精神负与自己肩上,用巧手以继精制,传匠心之道,筑强国之门,使东方雄狮矗立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