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之大成,书时代新篇

五年级 议论文 732字
2021-05-03 10:11:28

滚滚历史洪流,拣石砺金,经时光流水冲刷后,古老悠久的中华文明,依旧伟岸矗立,依旧璀璨辉煌,离不开古老前人之光辉于水中发着光亮,更离不开今人继承优良,开拓前行,面对中华思想之精华,只有怀辩证之思取之,立于现实而用之,才能创前路辉煌。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鲁迅先生的指引下,面对庞杂纷繁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传统,批判继承。而对于其中的思想精华,我们同样因辩证理解,于“矛盾”中寻真谛。《史记》中有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而古语又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看似矛盾,相互对立,实则辩证统一。前者强调要有大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后者落到细节,从小处着笔。于今人而言,不正是在告诫我们:做事要既有大格局,又要重细节吗?

古老思想的辩证统一,不仅相互成就,又使我们后人于事有了辩证的看法,不以偏概全,亦不走向极端。又如《孟子》中“富贵不能淫”,强调君子之气节,而《易》中“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则体现了生存智慧与妥协之策。前者为豪壮品格,影响后人面对黑暗奋勇坚定不屈,后者保全自我有生力量,以待最终成就大事,为多少报仇之士、军队战斗提供启示?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古人智慧,吸取精华,才不会纠结于表象,于矛盾中迷乱了方向。而对古之精神遗产,同时也要注重思想与时代环境之关联,才不会固守成说,失去自我的创造能力。

《老子》中“不敢为天下先”的道家思想,产生于春秋之乱世,诸侯争霸、大小战争严重损伤民众生活与国家气势。此时,“顺其自然”,“与民休息”变能很好恢复国力,巩固统治。这一思想亦为后世无数怀才不遇、失落之诗人提供了精神慰藉和灵魂寄托之所。可时事变化、时代发展,当历史车轮碾压过封建时代,人们只能另寻他路时,中山先生创新思想,提出“敢为天下先”,一语惊鸿,推倒王朝之千年传统,这不是对过去思想的反叛,而是于时之创造。只有这样创造开拓之力,才能为现世更好发展,才能不断发展,走向未来。

古之大成,今之时代,辩证吸收精华,辩证理解内涵,才能实现继承后的创造,才能于时代风浪中挺立浪头,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