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五岳,滚滚长江,涛涛黄河,这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仰仗着中华气势,五岳直冲云霄、问鼎苍穹;长江黄河卷起滔天大浪,声大如雷。听,那是崛起的嘶吼,一头威猛的雄狮在世界的东方觉醒了。泱泱大国,横空出世。
他崛起了,在“山穷水复疑无路”后,在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后,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和喜悦。这来之不易的果实,宛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只有早起的人才能见证。希望的果实,也只有付出的人才能拥有。
“少年强则国强”,不错,中国少年们从小发奋图强,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将来精忠报国,想来以德智体美劳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有志不在年高,少年王普牺牲时,年仅14岁。身为抗日儿童团团长,他对日寇更是愤恨。当日本汉奸向他询问八路军的下落时,他闭口不答,面对死亡,他仍然镇定自若,在成分与特殊身份的驱使下,他高呼:“打倒日本人,赶出我中华!”最终死在了日本的屠刀下。鲜血汨汨,映红了眼眶,滚滚泪珠夺眶而出——激起心中的愤恨,燃起奋发的斗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一生为国家尽心尽力,一心一意,毫无私心。却遭人诽谤,备受猜忌,后被流放。秦军的铁蹄踏到了楚国,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他悲痛欲绝,只身投入汩罗江。水花四,起诉说着这个断肠人的痛楚——国破家亡。唯有以身殉国,让世人觉悟,百姓才能觅得好君王。屈原的贡献是巨大的,这种爱国的精神更是伟大。生前为国而日机万里,死前也为国家、人民着想。屈原真是诠释了什么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回到旧社会,那时的中国也好,比一直浑浊的污水鱼龙混杂,恶臭无比。 看似平静的水面,池底暗流涌动,多年未清,已然根深地固。我有几股不染的清流的流动,才让社会有了几丝生气。文人墨客以笔研为双手,挥动着,唤起人们茫然心中遗失的热血;农民们以汗水为口号,激起人们空虚精神上久违的干劲……社会重获新生——他们,令人肃然起敬!
“爱国、报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学生,能力有限,就做力所能及的事吧。小到拾起垃圾,大到做公益,贡献的不多,但也付出了、贡献了,汗水会是你那颗人最好的诠释。
亦于心之所善兮,予将岁月赠山河。
教师点评: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作为青年人对爱国、报国的深刻认识。文章基调昂扬,感情浓烈,角度独到,思考深入,而作者先于历史中探寻答案,后又归于当下联系实际,一远一近的变化既加强了文章的论述力道,又以可行之举为文章赋予了感召之力,文章让人有所思考,亦能深受鼓舞。很棒!不过,文章的论述有些没有“章法”,这主要是因为论述缺乏清晰的思路,进而影响了文章整体的结构设计和论述的条理。建议作者选取“提出论点、并列展开分论点、加以总结”的并列论证式来帮助自己梳理思路,然后对内容做调整和补充。此外,题目虽然惹眼,但有些晦涩,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创作的思路,可以酌情做修改。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