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我们是匆匆过客,也是一位行者。青春的我们笑着要走过生命里的山一程水一程,渡过风一更雨一更,少年无不心系远方,而青春的我愿“做一位笃定的行者”来抵达我的远方。
去年的七月中旬,我一路颠簸回到了家乡。收拾好行李我就禁不住好奇大量几年未见的风景——七月里麦穗金黄,它们在风里摇曳出了一片片麦浪,稻香也滚滚而来扑入心扉。 我内心忽然有一种冲动:去我家的麦田里看看麦苗的长势。我跑去求爷爷,坐在摇椅上的爷爷终是拧不过我的央求,拿了个蒲扇带着我去了。
下午一两点的太阳毒,晒得村口的狗耷拉着脑袋吐着舌头,一阵风吹得田埂上尘土飞杨。开始兴致勃勃的我丝毫没有疲惫,雀跃的步子像是要踩出一首歌,但很快我的鼻翼上上开始冒汗,眼睛也被太阳刺得有些睁不开,路上的小石子也一下下戳着我的脚底,我回头望了望渐渐消失的村庄突然一阵倦意涌上心头——我想回去了,我看着一旁悠闲的爷爷摇着蒲扇丝毫没有劳累的痕迹,不好意思提出,我看了看爷爷终于忍不住说:“爷爷还有多久啊。”爷爷惊异地看了看我,说:“还没走多远呢,还有二里地得走。”我内心一阵哀嚎,不仅嘟哝:“爷爷,要不我们回去吧,这太阳毒得很。”爷爷惊异的眼神打量着我,神色渐渐严肃,我躲避着爷爷的目光,不敢直视。爷爷突然说了一句:“你既然选择了去麦田,就不能笃定地走下去吗?虽然有些远,但这是你的决定。”
顶着爷爷失望的眼神,我愣了一下,是啊,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远方于我们,既是奋然前行的动力,也是接受磨砺的理由。二里地外的麦田是此时我选择的远方,我想去感受麦苗的金色就应接受了阳光的洗礼,而我却不能忍受。若是人生的远方呢,我会忍受得了青春路途里给予的磨砺吗?若我仅是选择远方,而不能笃定前行,那么路在脚下又有何用?来自远方的动力又有何用?但仔细想一想,若是我真的心系远方,是一位笃定的行者,而这磨砺又何足被成为“拦路虎”!
想到这我的脸不禁烧了起来,我打起精神笑着看向爷爷:“骗爷爷啦,我肯定要去二里外一饱眼福!”爷爷满意的看看我,拿着蒲扇敲了一下我的头说:“那儿的景色将是对你的奖励。”我迈开步子向远方的地平线走去。不知多久,忽然一阵簌簌声传入耳里,隐隐的金黄色漾进眼低——我知道是那二里地外的麦田是那远方。
心系远方诚然可贵,但路在脚下,踏实付出能够笃定前行才更为可贵。生而为人,我愿做一个笃定的行者,心系远方,不求解脱,而我青春之路在脚下,始于此刻。我将“做一名笃定的行者”作为陪伴我的青春之路的寄语。
教师点评:文章的取材是一大亮点。首先,作者讲述的这段经历非常特别——和爷爷一起去麦田看麦子长势,而这段经历中还有一段特别的“小插曲”——“我”因为累,半路上打“退堂鼓”。小插曲的到来让文章有了起伏,而其后爷爷的反应,则让文章在起伏之余还有了转折,文章也更加引人好奇。其次,这段经历很不简单。作者从爷爷的话语中,领悟到了“麦田”所代表的意象和其中的深意,路途中的“退堂鼓”、这段走向麦田的路都更具内涵,文章也由此有了“行至远方,从脚下的路走起”这一深刻的立意。整个故事就好似一首乐曲,“小插曲”带来了新的曲目章节和曲调变化,吸引着我们继续聆听,而结尾的深意则绵长了曲子的余韵,如绕梁三日般萦绕在我们的内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