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刚强,老人言曰:“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孔子说:我始终没看见一个能够上刚强的人。有一个人说,申枨不是很刚强吗?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有欲望,怎么能称得上刚强呢?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只有无欲时才能刚强。
如果一个人说什么都不求,只想成圣人、成佛、成仙,其实也是有所求,有求就苦。人到无求品自高,只到一切无欲才能真正刚正,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清代陈伯崖写的一幅千古绝对。李叔同曾经写过一首赠友人的诗, 诗中便引用了该联:“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事业文章俱草草,神仙富贵两茫茫。凡是需求恰好处,此心常懔自欺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自品高。”这里说的“无求”,不是对学问的漫不经心和对事业的不求进下汉,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低级趣味的困扰,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林则徐最初在山东济宁当运河河道总督时便立下一块石碑,上面携刻着这七个大字:“人到无求品自高”,一针见血地道出无私无欲的崇高品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林则徐面对官场的腐败风气的污邪,曾语重心长的给在京翰林院任职的长子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吾儿年方30,侥幸乘务,何德和才,而能居此,唯有一言嘱汝者,服官者应时时做归计,勿贪利禄,恋权位,而一旦归家,则又应时时作用计,勿儿女情长,勿荒弃学业,须磨砺自修,以为旦之为。”林则徐故居厅堂中悬挂着一副他亲笔所书的格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道家说,有所求而无所得,无所求而有所得。表面上看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静心领悟,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生哲理,正所谓:山高人为峰,无求品自高。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这时候,如果你能让你的心态平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