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我独自一人坐在公交车上。
在我对面坐着的是一位阿姨和她的宝宝,小男孩手中拿着一块面包,一边吃一边听着母亲读古诗,母亲念到:“锄禾日当午……”每当母亲念叨的时候,小男孩都会用稚气的语气读到:“锄禾日当午。”看到小男孩那么小就读古诗,旁边的乘客都投去赞赏的目光。
小男孩大概是吃饱了,一直拿着面包不咬,母亲见面包粉的都掉到地上了,便把他的面包扔进了垃圾桶中,接着,又给小男孩读古诗,小男孩嘟着嘴结结巴巴的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看来他是想不起来了,小脸蛋红的眼熟的苹果似的可怜巴巴的望着母亲,母亲用手指责备的语气说道:“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连汗水都滴出来了,懂了没?”
小男孩懂事的点了点头,于是,又接着背:“谁知盘中餐,粒粒……”正要“大功告成”之时,又卡壳了,这回,母亲发火了,冲着小男孩骂:“怎么老是记不住,我不是把意思都告诉你了吗?”
小男孩豆大的眼泪下雨般落了下来,车上一阵骚动,大家都向阿姨投向异样的目光。
也许这位阿姨感到气氛不对,无意之间瞥见垃圾桶中的面包,顿时盖得满脸通红。
车厢里,除了小男孩偶尔的抽泣声,阿姨的安慰声,垃圾桶的碰撞声之外,安静极了。
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你自己都做不好的事情,怎么能让别人做呢?更何况那是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