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瞧瞧你这个小丫头都十二三岁了,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你看看让你给隔壁邻居刘叔叔倒杯水都倒的那么满,洒得满世界都是了。”这个一向宠爱我的奶奶一边擦着桌子上的水,一边开始对我絮絮叨叨的。
“长这么大了,连那一点点规矩都不懂,客人来了也不打声招呼,只顾玩你的。”妈妈这刚送走那批客人,就回来“赠”了我几句。
“也不知道你这个小丫头啥时候才能长大呀!”怎么就连这个平时少言寡语的爸爸竟然也常这样对我说。
今天,这个人絮絮叨叨的;明天,那个人啰啰嗦嗦的。反正在家里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其实都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还能怪我吗?你们这些做家长的又没有“明文规定”嘛!
诶,对了,我想到办法了,我有办法少挨骂了。
那天晚上,我悄悄的瞅了瞅爸爸:嘿嘿,没事。我又悄咪咪的看了看妈妈:哈哈,她现在不忙。于是,我赶忙站在他们两个面前讲出了我的想法。爸爸妈妈他们两个人听了也非常同意,一个劲儿的要往里面提供内容。
嘿嘿,现在我要制定“家庭行为规范细则”,这个“细则”还是我天天从校长口里听到的。我手里紧紧握着笔,回想着每一次挨骂的原因:吃饭时,挑三捡四,吃的又慢;客人面前晃来晃去,又随便在爸爸妈妈一个人交谈时插话;看到客人又不问好……这些事情看上去那么微不足道,但也直接影响着我“长大”呀!既然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好学生,那么 在家里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
这还没过一会儿,我就已经制定了四条细则:一、客人来时要立马起来让座问好,还要停下手中的活儿。二、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能随便打断或者随便插话,如果有急事就要同他们讲,但要先说声“打扰了”。三、吃饭时要等人齐了再吃,不要先动碗筷,不能挑三拣四,更不能用筷子在盘里乱挑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四、走动时或有别的事情需要出去时,尽量不要从别人面前走过,尽量不要挡住别人的视线,还要先跟父母讲一声……
我越想越高兴,就连平时最爱看你的节目也都忘记了。就连爸爸妈妈也受到了我的感染,你一句“有这样的表现”,他一句“这里用词比较不恰当”……嘿嘿,不多不少刚好十条。
我捧起“细则”,振振有词地宣读着。嘿嘿,看来在这个家里我可有“规”可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