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夜来香花树下的报刊亭,便看到那沾上岁月的军绿,苦苦传承着未尽之责,摊位上摆着各地区的报纸,走近便会闻到浓浓的笔墨香,那日偶然路过,瞥见儿时最爱的读物——《故事会》。
那时尚在读小学,母亲总爱带着我去报刊亭购买新一期的杂志,她看的是《意林》,给我的,便是《故事会》,杂志有固定的更新时间,母亲的心中似有一个闹钟,到了日子必去买上两本杂志,仿佛在履行着什么责任。多了几次,老板便也记得我与母亲,总会留心给我们留上两份杂志,打趣着宣称下次就卖给别人了,母亲总是笑着道谢,下次却见老板依旧留着那熟悉的组合。小小的我并不明白买杂志的深意,直至夜来花香由浓至淡,报刊亭渐渐退出视野,我才恍惚明白些什么,心中莫名生了惋惜,那军绿色的屋顶被时光抛弃,那杂志笔墨书香黯淡在夜来香中,遍寻不得,那份从未迟到购买的责任,便也就此销声匿迹。
不知怎的,我知道这份责任从未退场,学校偶尔开展阅览活动,爱书的我自是激动不已,老师携着喧闹的孩童进入阅读室,不知为责任驱使还是兴趣使然,我在茫茫书海中一眼寻得心心念念的《故事会》,还是那般朴素的封面,却引得众人哄抢,我的鼻间又萦绕着夜来花香中浅浅的笔墨香,我捧着《故事会》,似明珠般珍重,小心翻阅着,填补着失而复得的喜悦,我太久,都没有机会阅读《故事会》了,一模一样的配料,一般泛黄的书页,而那蹲守更新的责任又燃起星火,下课铃敲响又毫不留情将其浇灭。那是我至今最后一次见它。
清明假期,路过思北路口,那熟悉的军绿像跳跃的星子,点亮那份沉寂的责任,我的心中杂绪万千,竟颇有些“近乡情怯”,怀揣着说不上的感觉走近,我知道纸质产物在电子化时代并不吃香,想买到但想得更多的是买不到。
走近,却发现摊前是堆积成山的《故事会》和日期早已不新鲜的报纸,翻动书页,笔墨香又沾在我指尖,那老板全然没有揽客欲望,以敷衍的姿态应付着文化的传播,他未尽到那份责任,便成了一份未尽之责,我的明珠蒙了灰,未有伯乐拭去此上尘灰,责任无人担当,电子屏幕上亦有排版精美的杂志,却永远闻不到书页间笔墨飘香。口口声声嚷着传承文化,却让纸质经典蒙上灰尘,我终是明白母亲坚守的那份责任,是对纸页间墨香涌动的贪恋与传承,而母亲,如今亦被困在电子书籍中……
夜来花香宣告悸动仍在,责任从未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