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有一块徽墨,不大,一个拳头就能攥起来,虽被外公包得严严实实,却也挡不住它那浓郁的香气。村里人都夸外公的字好,但外公总是谦虚地笑着说:“墨好,墨好,都是墨好,字一般喽。”
记忆中,年关临近,外公会挑一个晴朗的日子,一大早起来,在砚中倒点清水,这清水可是秋天叶子上滴下来的露珠。
浓郁的墨香从砚台中逐渐向外弥散,我明明看见外公在用力研磨,却听不见丝毫声音。外公似是觉察到了我的疑惑,笑道:“妮儿,这你就不懂了吧?徽墨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我点点头,那块墨一会儿已散成一摊墨汁,余下的一大半虽沾了些许水珠,却仍不化,在阳光下烟烟生辉。
“妮儿,你知道徽墨为何闻名天下吗?”
我摇了摇头,忍不住拿起了那光如漆的徽墨仔细瞧,一股墨香便钻进了我的鼻子。
“徽墨是由墨工奚超和其子虚心求教,潜心揣摩制造出来的。”
外公感叹道,“有文化的人,其行不躁,其心不骄,语言平润朴实,正如这徽墨一般。
在经过烦琐的加工和提炼后,徽墨被注入了灵魂,在民间,也流传着徽墨会选择主人的说法,只有它愿意被这个人使用,才会溶于水,形成墨汁。”
“唉,只可惜这门技艺就快要失传喽!”
我忽然间意识到,许多中国的古老技艺都在被淡忘,只有少数人将其铭记。当后人不再愿意传承,那么技艺就会逐渐消失。我们现在过分地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有谁会像外公那样,静下心来,研墨,写副对联,在浓郁的墨香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味道呢?
我不再想下去,抬头吸气,鼻腔里满是幽幽的墨香。那缕香萦绕在屋子里,更萦绕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