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过,又是一年秋天。一颗颗柿子早已经熟透了,眨着金灿灿的眼。
奶奶走出了门,凝望这孤单的柿子。满树的柿子早已成熟,多数被鸟给捉烂了,奶奶叹口气,"这么多的柿子,怎么没有人来摘"?满树的柿子等待着归乡的浪子。
春风拂面,柿子树开始长出嫩芽,褪去了一身银装素裹的"棉衣"。虽然是早春,但柿子树长的非常的快,早已穿上了翠绿的夏装。叶子经历过寒冬的摧残,也度过了早春的温暖,迫不及待的开了花,那小小的黄花看起来不大,但摘下来放到鼻子旁边嗅一嗅也能闻到早春的香。
过了几天,蝴蝶、蜜蜂等昆虫开始忙碌起来,捎着花粉从花朵间穿梭着,那黄色的小花只在几天之间就已不见。立夏到来,叶子长得又大又亮,阳光很难穿过绿叶之间的缝隙,经过几场雨的洗礼,几颗小柿子率先钻出来,领略着夏天的恬躁。
秋天一来,黄灿灿的柿子越发沉重,孩子们焦急的等待,准备着打牙祭。大人们望眼欲穿,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议论着,那些半黄半青的柿子提早被请下了树,放在家里面捂一段时间才能吃,以此安抚着孩子们焦急的心理。
秋天吃柿子要趁早,不然会被鸟雀啄到一个不剩。奶奶将枝丫给压弯,我们将那熟透的柿子摘下来,放进摇篮中。
村里人在的时候,都会给鸟雀留几个,因为凡事不能做的太绝了,不给别人留生物。每年春夏都是这些鸟儿站在枝桠上面拣虫吃,保护了这些柿子。
摘下来的柿子很多,偶尔也会有半生不熟的。所以吃柿子一定要找软的吃,半生不熟的吃起来口感不好,有青涩味。吃的时候将蒂扭下来,将皮撕开,柿子肉是黄嫩嫩的,咬一口汁液全部都爆出来了。
奶奶那个年代在柿子成熟的时候还要看着,防止孩童乱摘柿子,每到成熟的时候会给每家送去一点。柿子在摘下后捂熟,可以做柿子饼,可以留着以后吃,那些半生不熟的可以捂一捂,多放一些时日,日后吃起来必是美味。
现在村里的青壮年都走了,曾经的村子在秋天熙熙攘攘,而现在村子真的是空了,只有这些柿子与那些老人相伴。奶奶望着无人采摘的柿子,叹了一口气。柿树沧桑今犹在,不见当年偷柿童,爷爷奶奶那一辈说"我们那时候怕小孩来偷,但现在倒希望小孩来偷了"。这何不是一种悲凉?这些浪子走的再远,只要回头,家乡的柿子树仍向你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