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啊上写着,浑啊浑天侯,穆氏桂英,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台下老老少少坐成了一片,仍是有提着小木墩陆陆续续来的人。少有啊,竟有戏班子来这儿喝戏!我也是新奇的紧,毕竟往日里只在电视机上听过那咿呼呀呀的歌声,也只在电来视屏幕内看过那豫剧的演唱者的身姿,哪有像今天这般近!我坐在小木凳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戏台上的人,生怕一个溜神就错过什么精彩面面,脸上却是隐不住的笑意一—我一直想在现场看一出戏!
只见台上那帅旦抬手一挽脑后雉鸡翎,双眸抬起,定定望向下众人,那双眸子中仿佛有千万星海在闪着光亮,有一种不怒而自威之感由然而生,热气由脊椎骨向上一路到达头顶,我不由得又将后背立了立。耳边响的是家乡的方言,眼前,台上,那帅旦唱得是字正腔圆,眼随手动,顾盼有神,气势雄浑。那繁复的戏装,韵味十足的唱腔,令我生出向往之情。身边的爷爷奶奶们听着那锣鼓之声,也不由得轻声跟喝起来,一个个是喜笑颜开,沉迷其中。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那戏服上的一针一线,缝着代代的传承,系着颗颗梦想,有聚散离合,悲喜忧愁,有酸甜苦辣,阴睛圆
情缺。台上人唱着不同的人生,同样演绎出了台下民众的心声!豫剧,是家乡的语言,是家乡的曲调,凝聚的,是家乡的情。我坐在台下,想到那句话,说道是“演悲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常有剧中人。”
“如今安王贼子反边境,我怎能袖手观不出征?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难道说我就无有了那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我怀抱帅印我去把衣更,到校场整军我去把贼平。
身边的老人唱着唱着,不知是想到了何事,两行热泪默默浓下。
沉醉百年故乡调,拢袖还闻豫剧音。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