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里有辽阔的大草原,牛羊遍野,牧草肥美,是个天然大牧场。
小时候,姥爷带着我在草原上骑马驰骋,任由大风从耳边吹过,天空中的云朵犹如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忽然一阵风吹来,压弯了草,在平地和小丘上行走的牛羊都映入了眼帘,好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
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还因盛产各种美食而火遍全国,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烤全羊和牛肉干焖饭,只要一想起这两种特色美食,我的口水就会忍不住流下来。
每次回老家,我都是兴致勃勃的,单是那烤全羊的制作过程,就让我百看不厌。烤全羊的第一步是腌制羊肉。姥爷把一头现杀的皮厚肉嫩的走地山羊放进一个大铁盆里,先用盐、辣椒面和酱油做成酱料,再将它均匀地涂抹到羊肉上。经过半个小时的腌制,羊肉已完全入味。姥爷点起炭火,把整只羊直接串到烤架上,不断地来回转动烤架,让羊肉均匀受热。经过一个小时的炭火炙烤,羊肉吱吱冒油,油滴时不时地从肉中溢出,同时还飘出阵阵让人口舌生津的焦香味。这味道,真是让我心痒痒,我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咬上一口。
等羊肉完全烤熟了,无须佐以配料,直接切下一块肉,连皮带肉放入口中。口感外酥里嫩,酥脆的羊皮烤得恰到好处,嚼的时候就像是在吃薯片一样会发出脆响,如果涂上酱料,就变成了美味的羊皮酥。羊肉更是鲜嫩无比,肉汁在嘴里爆开,和羊皮的味道丝毫不冲突。这时,嘴里的一块肉还没咽下,姥爷已经切好另外一块了。他一边切一边往我的碗里放,不一会儿,小碗里的肉就堆成了小山。
我们几个孩子一直不停地吃,直到肚子滚圆,嘴边流油,手上都萦绕着羊肉的香味,才肯停下来,含糊不清地说几句恭维话。姥姥说:“你们这些小馋猫,多吃点,但慢点吃,别噎着。”因为有我们在,每一次全家人吃烤全羊都是在欢声笑语中收场的。
如果说烤全羊是一种极致的艺术,只有“烤”这种烹饪方法才能更突出羊肉鲜美的味道,那么,牛肉干就是另一个极端——怎么做都好吃。古人把各种智慧结合在一起,研究出了终极吃法——牛肉干焖饭,这味道真不是盖的!
牛肉干焖饭的精髓就是把米饭的香味和牛肉干的咸味结合,既抵消了牛肉的油腻口感和腥味,又增添了米饭的香甜,简直完美。
它的做法也相当容易,只见姥姥将粗粗长长的牛肉干先切成细细的小条,再把淘好的米放到电饭锅里,加水与牛肉干一同焖煮,非常省力。过了一会儿,锅中的香气就飘了出来,在整个厨房里弥漫着。一闻到香味,我们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去问姥姥什么时候能吃,隔一小会儿就问一次。姥姥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一会儿吧。”终于,牛肉干焖饭做好了,姥姥把它端出来时,我们几个孩子一拥而上,抓起勺子就把饭往嘴里塞,虽然被烫得眼角含泪,但是吃到浓香可口的牛肉干焖饭,我们心里快活极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朋友们,我真心邀请大家来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做客,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会盛情款待远方的客人,带你们吃遍蒙古美食哦!
教师点评:吃是一门学问,谈吃更是一门学问,但小作者却将这门学问谈得十分出色。“舌尖上的大草原”,若不看文章内容,这个名字是有些奇怪的,但当“大草原”与“家乡”,与“家乡的美食”划上等号,小作者的巧思显而易见。文章描写精准,用词精妙,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揉入自然,将烤全羊与牛肉干焖饭这两种美食的制作过程、色、香、味都生动精彩而全面地刻画了出来,整篇文章犹如一部美食纪录片一般让人垂涎、让人向往。“舌尖上的家乡”,既有舌尖上的滋味,也有家乡的滋味,若是能将美食与内蒙古或者内蒙古人的特点进行一个结合,美食就能有更深刻的内涵,文章的立意也能再上一层。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