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火锅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但你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涮火锅的吗?
南宋美食家林洪写的《山家清供》详细记录了吃火锅的经历。在宋朝那时,火锅就已经开始在民间渐渐普遍起来,逐渐成为当时民间最流行、最美味的一种吃法,他们把肉片和蔬菜放到锅中涮熟,再蘸着调料吃,和现代的火锅吃法已经别无二致了。你一定想不到,除了东坡肉,羊蝎子火锅居然也是美食爱好者兼大文豪苏轼发明的。今天我就来品尝品尝宋朝人最喜欢的火锅吧!
出门时,天下着小雪,雪一开始下得很小,但很快又下大了,转眼间,雪就覆盖了整个大地。雪落在小草上,草尖被染白了,落在屋顶上,屋顶被染白了,落在树枝上,树枝也被染白了。在这种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还有什么比喝上一碗热汤、吃上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更快乐的事情呢?
刚走进火锅店,我就闻到一股特有的浓郁香味,令人忍不住陶醉其中。等我点好锅底和菜品,没过多久,服务员就小心翼翼地把火锅端了上来。吃火锅怎么少得了蘸酱呢?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酱料台前,从抽屉里拿了一个小碗。再用勺子把香菜、小葱、牛肉粒……平稳地盛入碗里。当然酱油是不能少的,所以我又从装酱油的小桶里盛了一大勺酱油。回到座位上,用筷子搅拌起蘸酱来。
过了一会儿,火锅就煮开了,白色的汤汁像岩浆一样冒出大大小小的气泡,看着就让人眼馋,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一股脑儿地把肥牛、午餐肉、土豆倒进锅里,并目不转睛地盯着锅,进入了备战状态。爸爸捏着筷子不时地在锅里翻拌一下,让它们尽量受热均匀。当火锅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筷子向火锅夹去。我先夹了一块冒着热气的肥牛,放进蘸酱里搅和搅和,放进嘴中,一股鲜香滑嫩的味道在口腔里弥漫开来。肥牛可真烫呀!赶紧吃点冰凉解渴的西瓜,我拿起果盘中红彤彤的西瓜,咬了一口,清凉爽口的汁水瞬间从果肉中流淌了出来,在口腔里横行霸道。我最喜欢的就是花式拉面,大哥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套高难度的空中飞面,搭配上他那魔性的舞蹈,面条就从圆溜溜胖乎乎的面团变成了又细又长的捞面。将面条放入火锅,没过一会儿,面条像神龙一般浮了起来,我想夹起面条,但面条便像游鱼一般哧溜一下从我的筷子间溜了出去,我再次拿起筷子伸向那只出逃的“鱼”,将筷子稳稳地伸向它,筷子一张一合,捞面便又在我的筷子尖上了。将面条放进口中,这时,汤的鲜美与面条的丝滑在我的嘴巴里一起玩耍。
如果说最能治愈冬日寒冷的食物是什么?肯定非火锅莫属。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一家人围着翻滚着并冒着蒸气的火锅而坐,一边热火朝天地聊着,一边享受着食材和酱料融合在一起的美味,心里那叫一个满足,那叫一个温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