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五年级 叙事 1193字
2022-04-09 10:35:55

俗话说,“百里异习,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望江有许多传统的特色习俗,更有许多美味的传统小吃,晾出来准让你眼花缭乱,口齿生香。你听好哈,有辣酱炒豆丝,有清蒸艾草粑,还有银鱼炖鸡蛋,素炒土虾子……不能往下数家珍了,我自己口水已经流一地啦!其实啊,这么多小吃,最令我垂涎欲滴的,还要数清香扑鼻的小蒜粑。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走进望江,家家户户的厨房都会飘出诱人的蒜香。这一天,小蒜粑,月亮粑,已成为家乡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据说,人们在这一天做小蒜粑,是为了巴住魂,避邪,以及对亲人美好的祝愿。

记得去年三月三,我和妈妈一起来到野外拔小蒜。看着眼前一片荒草萋萋的样子,我不由得心想:“这里杂草丛生,还能长出吃的东西?’’妈妈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等一下你就知道啦!’’

妈妈带我来到一片杂草尤为茂盛的地中间。只见她蹲下身来,撸起袖子,扒开草丛,熟练的拔着什么。我探头一看:原来,小蒜和杂草生长在一起,不细看真分辨不出哪是小蒜哪是小草!难怪有个成语叫“良莠不齐”呢,原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找了好几处荒地,我们终于满载而归了!于是乎,妈妈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小蒜粑。我在一旁默记它的过程:首先,拿出约500克米粉,撒上少许盐抓拌均匀,使其入味。然后,将小蒜和腊肉切成末,备用。

处理好这两样东西之后,便将小蒜末和腊肉末放在米粉中,搅拌均匀,使其融合。随之用开水浇透,和好放在一边自然凉。等到基本定型,将和好的面团制成薄饼模样,待锅中的油烧开,放入小蒜粑。

我正痴痴地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久违的小蒜粑呢,妈妈却很不解风情地说过会儿再煎粑,那样爸爸回来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小蒜粑。

我一听急眼了,馋虫早被勾出来了,却不能立刻解馋,这不是生生的折磨吗?我赶紧使出杀手锏——装可怜央求着妈妈:“妈妈,先煎一个给我吃嘛,等爸爸回来,你再煎给他吃啊,妈妈,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不行,今天可是上巳节,是三月三!过节时全家围坐一起吃粑有意义啊!”妈妈不为所动,严肃地说。

“可是,”我转了转眼睛,故意把肚子缩得扁扁的,拍了拍说,“你看,我肚子都前胸贴后背了!”

“好了,别闹了,去看书吧,等爸爸回来,我马上给你煎啊!”这等于是给我毫不留情的下达了“驱逐令”,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垂头丧气的去了书房。

回到房间中,我用以往最管用的平复情绪的方法——看书,可今天似乎一点都不奏效。拿起《鲁滨逊漂流记》读,看到鲁滨逊捉到的大甲鱼在我眼里就变成了金黄的小蒜粑;拿起《人类群星闪耀时》,人们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挖出的金子,也变成了热气腾腾的小蒜粑!无论我想什么,小蒜粑都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

唉,没办法,我只好开始努力的大声唱歌,唱得口干舌燥。这个办法似乎还有一定用处,小蒜粑的影子终于销声匿迹了。可出乎意料的是,我刚停下来,小蒜粑可爱的模样又“卷土重来”了。

正当我焦急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打发着无聊的时间, 一串“踏踏踏~”声由远而近,是爸爸的脚步声!原来爸爸的脚步声是如此美妙动听啊,我不由得眉开眼笑,冲过去拥抱了爸爸。了解了原委后,爸爸摸摸我的头,笑着对我说:“哈哈,你这个小馋鬼!”

小蒜粑终于如愿以偿地端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冲上餐桌,使劲把口中翻涌的唾沫咽下去。然后顾不得烫,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咬上一口,哇,人间美味啊,外脆内软,小蒜特有的鲜香和腊肉的醇香缠绕在一起,直扑鼻尖……

小蒜粑,我的最爱,你藏有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