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条小巷,老而窄,石子路面因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小巷静静地穿过参差不齐的低矮旧房。我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上学、放学……然而,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教我做人,伴我成长。
听妈妈说,我两三岁时,总爱摇摆着身子偷偷跨出家门,在小巷里晃来晃去。时不时地会有一些陌生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经过,挨家挨户打听,把我送到母亲跟前,临走时还留一句话:“看好孩子,不要让她乱跑。”
从我记事起,我就常常站在门口聆听匆匆而过的清脆的自行车铃声;聆听大人们哼的小曲和小学生们放学回家时的快乐歌声、笑声;聆听人们相互间关怀而诚恳的问候声……我像检阅士兵似的盯着小巷里来来往往的人,看着慈祥的母亲把香蕉塞进小孩子的嘴里,看着懂事的孩子搀扶着颤巍巍的老人步入小巷深处,看着人们相互问候时的笑脸。一次,一位送煤球的叔叔推着一板车煤球边吆喝边从小巷那边缓缓走来,大概是因为我站在门口的缘故吧,他把车停在我家门口。我已记不得他说了什么,只记得妈妈要了好多煤球。这位叔叔一次又一次地搬,好大的力气,好熟练的动作。撒完后,又帮着摆放整齐,收拾干净。这时,妈妈也打来了水让叔叔洗手。我看到他那双黑乎乎的手,就对妈妈说:“妈妈,叔叔的手好脏好脏。”妈妈笑着说:“孩子,你爸爸出差了,妈妈照样能买到煤球,你说叔叔好不好?”我不明白妈妈的话,只是盯着叔叔直笑,叔叔也盯着我直笑。
当我胸前飘起鲜艳的红领巾的时候,便对老师说的“发生在小巷里的故事耐人寻味”的话有所理解了。你看,小店门口,周老伯挥着钱,大声喊:“喂,后生仔,回来、找你的钱。”再看,巷中间,两位骑自行车的青年撞在一起,他们互相笑了笑,都表亏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