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五年级 叙事 819字
2022-04-07 17:17:31

苏轼曾言“自笑平生为口忙”,人的一生除了踏遍千山而饱读诗书,除了为了一举成名而奋斗刻苦,剩下的日子似乎都在为养家糊口而忙忙碌碌。“老来事业转荒唐”,却又发现,自己当初又是多么可笑,何苦在可以享受生活的时候四处奔波、辛勤到老?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品尝世间各种各样的味道。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化之国,中国的人也都是文化之人。在古时,就连吃饭也可以有滋有味。不仅如此,还需赋诗一首,让后代都隔着篇篇的文字感受先辈有多么安逸满足。我们的民族讲究的是礼节,追求的是细腻和精美,哪怕没有仙界那般的山珍海味,也要将一盘普通人家的饭菜做出“贵族的味道”。“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诗人杜甫挥洒笔墨,便道出了中华的饭食之精髓。中国人做菜时一定要将现有的一切发挥到“极致”,不论多么平凡的食材,总能做得别有一番滋味。“把鲜活的鲫鱼要切成银丝煲脍,还要将那碧水涧旁的香芹,做成美味的香羹”,杜甫细致地描绘道。如杜甫一样的人都十分“挑剔”,追求的是舌尖上的满足感,更追求的是一种堪称“神圣”的气氛。古人的饭食是有滋味的,这种味道里,满含着世人的欢愉与历史浓厚的积淀。

这正是中国的味道。

凡人的美食与富人的山珍海味仍旧无力抗衡。如果说百姓家的食物已经做到了他们最为精细的程度,则像黛玉宝玉这样贵族出身的小姐少爷所品尝的美食,简直就是仙界给予人类最大的馈赠了。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写到茄鲞的做法,不多的篇幅却足以令人垂涎欲滴。茄子的外皮过硬,乃至外层的果肉也难以下咽,只留净肉;而又嫌纯茄过素无味,便用荤的鸡油相炸。随之,又需将豆腐干、香菇、菌菇等各色干果切成碎丁,还不忘用鸡汤收味。最后,将香油一吸,还得放在最好的瓷罐子里放起来,免得后期再用凤爪蘸着吃时味道不鲜。似乎这样一对比,中国的美食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高高在上了。

这亦是中国的味道。

中华的美食之道源远流长,现在的它落于每日的餐盘,“年少”的它留存在古诗与古文中,给予每一位读者以历史的熏陶。因为,这就是中国的味道。

教师点评:作者写下的《味道》,首先体现了“寻找”之意:不只在自己的舌尖感知食物的味道,还在他人的笔下探寻食物的味道:它藏在诗人词人精心雕琢的绝妙文字中,也隐于作家文学家潜心创作的章节句段里。它们被作者悉数寻得,于是味道的来源不再拘泥于眼前的食物,滋味的绽放也能深深留于心间。文章还同样体现着“品鉴”之意:让找寻到的味道释放出其本有的吸引力,作者先对文字进行解析,再由含义展开延伸,而后联系实际使其更加形象,进而深入内里探寻美食之道与饮食文化,“剥茧抽丝”,逐步递进,于是,味道总需“细品”方能出“真意”的此般玄妙,通过文章便能有所体会。文章写“味道”,亦自有味道,亟带我们“大快朵颐”,好“大饱口福”,也“大饱眼福”,为“唇齿留香”,也为“心底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