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杯豆浆香

五年级 叙事 1150字
2022-03-19 19:28:33

晨光熹微,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打更声阵阵敲响清脆,我走入城市中的老胡同,烟火味在老胡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生煎包啊,香喷喷的生煎包啊。”“小笼包,一口下去保证比生煎包带劲儿!”“葱油饼,干净嘎嘣脆,来一个呀。”喧闹的吆喝声在第一抹清辉捅破黑暗中就已隐约响起。我穿过纷闹,径直走进了胡同里的一个有些老旧了的铺子。铺子宽松的立在服装店与小卖铺之间,不挂招牌,浓郁的豆香与摆在门口的石磨就是这家店的证明。

“早上好唷,刚好开业,来的真及时。”老板娘走出店门,捧着一盆豆子,操着一口纯正的乡话与我打招呼,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呀,今个儿又这么晚啊。”我笑着问,但其实早就习惯了,豆浆铺子是胡同里开的最晚的,但偏偏味道又是十分的纯正,而且老板娘人也好。“每天就小伢仔你来的最早。”老板娘撩起衣袖,开始磨起了豆浆。“对了,老板,您为什么不换上豆浆机呢?听说很方便的呢。”“可是机器的哪有人工的那么好啊,至少在我心中,那是冷冰冰的,没有一丝一毫人情味儿。而且我们这店、这胡同,充满了老旧的气息,也不知能在这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待多久……”我沉默了,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只好站在一旁继续看老板娘磨豆浆。

豆子都是昨天晚上精挑细选,将坏的剔除,又用水煮过,又泡了一夜,浸透出了香味。老板娘将黄澄澄的豆子倒入石磨里,又倒进了一盆子清水,开始转着圈圈。老板娘一看就是老手,两手暗暗在石磨把柄上发力,转起石磨来的时候轻松的很,可我上去一拽,宛若千斤重,老板娘笑眯眯的告诉我,只要快速的转起来了,离心力就会带动着石磨的旋转,便会轻松多了。石磨是由一整块大石头做成的,据说也有几十年了,然而铺子里的人,不管是谁都会心照不宣的将石墨擦得干干净净,用久了,光泽并不暗淡,反而有种石头的厚实感与豆子日积月累磨上去的纹路。一粒粒饱满的豆子,被推着推着在转盘里向前跑,好的慢的慢慢被磨碎,开始是破碎的颗粒,后来慢慢就变成了沙沙的。我眼见着所有豆子都已被碾碎,疑惑的问:“已经可以了吧?”老板娘摇了摇头,说,看见没,豆子还有一些小小的碎片,不仅会影响口感,还会卡牙缝,做事一定要细心。我悟了什么,点了点头。太阳已经有2/3脱离了地平线,暖洋洋的晨光遍布大地,老板娘终于停下来了,此时的豆浆变得细腻洁白,从漏斗处漏了下去,留下了一袋豆渣,滴入我带来的瓷杯中,显得煞是好看。“好勒,诺,给你。”老板娘递给了我,顺便慈祥的摸了摸我的头:“怎么样?还不赖吧。”

我小口小口的啜着,清甜不腻,而且很少有卡嗓子的豆渣,浓郁的豆香味将我整个人淹没,浅白色的液体滑入口中,还带着余温,落入小腹处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早晨。“嗯!”真的超级超级幸福呢。我回赠了一个微笑。

忽然,我从回忆中惊醒,耳边响起的不是石磨磨豆浆时的默默无声,而是榨汁机响起的突突声响。不久手上就被塞了一杯纸杯装的豆浆,店员不耐烦的赶走了我,让下一个顾客插进来。明明……是同样的一个胡同,可这观景却是完全不同了啊。三年前,胡同里的老旧产业都被拆迁了,新的高科技的店取而代之,,就如同广大的城市中一段小小的回忆,也仅仅是回忆。我笑了,想念、悲戚。

“胡同不再是胡同,豆浆在记忆中撒了一地,却无人捡起,满杯豆浆消失了香,整个城市也消失了什么。”

教师点评:一杯豆浆,让“我”念念不忘,也令“我”收获了一些感悟。小作者细致的构思与对“对比手法”的运用让文章充满着独特的魅力:从细节看,开头当“我”走进老胡同时,先感受到的是喧闹的吆喝声,这与豆浆铺子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豆浆铺子与周边环境的格格不入,为下文作铺垫;文中的每一个场景、对话都是非常真实的,但从“我从回忆中惊醒”这句话可以看出,前面的内容原来都是回忆,“我”之所以对回忆能记得如此清晰,不外乎是那些记忆在我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的情感也有了坚实的立足点;以前的豆浆是手磨的,工序虽不复杂,却需要费心,现在的豆浆是机器榨的,已没有了那份“心”,这二者之间的对比也令人深思,难得的是,小作者还由豆浆的变化发散到“老旧产业被高科技店取代”的现象,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文章很好地表达了小作者的态度,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