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记不清、道不明的细节,总会在人生的某个瞬间缓缓浮现,如细碎星辰,如粼粼波光,闪耀在记忆深处。
每逢清明,我总会想起外婆染色的指甲。每到那天,她便早早醒来,卷起裤脚走进田地摘下带着露珠的艾草,做我最爱吃的青团。她将艾草洗净,细细切碎,放进热水里熬煮。面团加上绿色的艾草水揉搓,加馅,捏团,蒸煮。我迫不及待地吃起青团,外婆则坐在一旁,低下头,仔细清理指甲缝里的绿色面粉浆,她的十指也被均匀地染成了青色。从此,青团便沾上了有关外婆的记忆,染色的指甲是她时刻把我放在心上的挂念与宠溺。
傍晚时分,生意人用坚守驱散疲惫。拉面馆的老吴专做手工面,他面容和善,勤奋实在,一条街上就属他家的生意最好。老吴爱在橱窗前揉面。他反复播打面团,待面团蓬松柔软,再重重地扔到案板上反复摔打,增加面条的嚼劲。一会儿工夫,他的脸就热得通红,满头大汗,时不时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然后,老吴又将面团切成小块,张开双臂,拉长,对折,再拉长,重复数次,直到拉成粗细均匀的面条。街上的其他面馆早已选择机器制面,唯有老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手工制面。那一拉一折的细节,是老吴的坚守。
寒冷冬日,陌生人用善意温暖着我。“叮咚”,地铁门开了,一位坐轮椅的人滑了进来,他嘴里不停念叨着“请让一让”,并努力地滑到扶手旁。可每到一站,他就会被人潮裹换,导致他的轮椅滑来滑去。他吃力地攀着扶手,维持平衡。地铁又驶过两站,车厢里的旅客少了些,他看起来轻松了许多。这时,我低头才发现坐在扶手旁的男生,他悄悄用左脚卡在轮子处,固定住轮椅。男生没有声张,坐轮椅的人也没有发现,只有我看见了。这些藏在细小处的感动,传递着陌生人之间无言的关爱。
生活由琐碎构成,但正是这些琐碎而又充满情意的细节,让我们身边的风景更加灿烂。
教师点评:我们常说要“注重细节”,作者用这篇《那些灿烂的细节》为我们解读了其中的原因。通过对种种细节的列举,作者以“以小见大”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青团的制成与青团中包裹的爱意。看到了手工面的制作与一碗面条中包含的坚守,看到了发生在地铁车厢里的暖心一幕与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也是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作者从小处着眼展开叙述和刻画,让内容充盈饱满,也让自己生出的心情、感悟、体会都自然而然地融入在字里行间,从而让文章富有了吸引力,也拥有了感染力。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能带来生动与丰富、精彩与感动,因为细节能让我们更好地言明所感所想、更多地呈现见闻体验,还因为我们的创作需要种种细节来构筑,更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节组成,并且“正是这些琐碎而又充满轻易的细节,让我们身边的风景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