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奶奶把一大袋新鲜的黄豆倒入木桶中浸泡。“奶奶,这是要做什么呢?”我疑惑地问。奶奶说:“做豆腐。”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一探究竟。
第二天一早,浸泡了一个晚上的黄豆变得鼓鼓的,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奶奶先把黄豆舀出来,冲洗干净,接着,把它们装到大石磨里,抓着木摇把顺时针用力地摇了起来。又白又细腻的豆浆顺着石磨上的沟槽缓缓地流进了一个木桶里。
下一步就是滤渣了。奶奶先用四根木条搭成了一个木框,架在一口大铁锅上,又拿来一块棉纱布固定在木框上,就这样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只见奶奶拎起装豆浆的木桶,将豆浆透过过滤装置,慢慢倒入铁锅。紧接着,奶奶给灶台生火、添柴,说要让豆浆均匀受热。
等豆浆煮熟后,奶奶将石膏浆缓缓加到豆浆中,边加边搅拌。豆浆像是起了化学反应一般,渐渐变成了白花花的一片。我惊喜地叫起来:“哇,这也太神奇了!奶奶,这是什么?”奶奶笑着说:“这就是豆花。”我迫不及待地嚷着:“我要吃,我要吃…”奶奶给我盛了一碗,这白嫩细腻的豆花荡漾在我的嘴里,令我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又过了十多分钟,锅中的豆浆全都变成了白嫩爽滑的豆花。这时,奶奶取出一个叫“榨”的木质容器,它的底部均匀地分布着一些小方格。奶奶在榨的内部铺上一层亚麻布,倒人豆花,再把布盖在豆腐上,搬到阳光下晾晒。奶奶说这个过程需要两三个小时。我站在一旁等待着,垂涎欲滴……
漫长的三个小时终于过去了,奶奶小心翼翼地揭开布,这时的豆腐已经变得和外面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了。晚餐时,奶奶烧了一道豆腐汤——豆腐白嫩爽滑,汤汁里渗透着浓浓的豆香味,美味极了!
磨豆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手艺,我希望这一门手艺能够永远传承下去,让豆腐永远成为咱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