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梅酒中的中秋.

五年级 叙事 863字
2022-02-28 18:46:29

奶奶自创的越梅酒,每年总会在中秋出现,大概因为它是团圆的象征。

去年的中秋佳节,奶奶坐了一天的车来到我们家,按她的话说,一家人总要团聚在一起,才称得上过中秋。我清楚她旅途的劳累,无奈于父母中秋节不休息,不然必将背上行囊回老家。

那天,父母把袖管撸得高高的,准备着中秋佳肴,而奶奶与我则忙着酿越梅酒。这是我常做的活儿,虽说这几年有些生疏,但步骤依然记得很清楚。我将新鲜的梅子捣成汁儿,装入瓶子内,加入些许菊花干、冰糖块,再小心翼翼地倒入一点白酒。越梅酒说它是酒,倒也算不上,它并不需要酿制很长时间,大概只能算是带些酒味儿的果汁吧,到

了晚上,便可拿出来开封。

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在佳节的晚上可以尽情地享受。满桌子的佳肴,加上越梅酒特有的清香,把团圆的日子衬得多么美妙,在声声“干杯”中,欢愉流露在眼底,幸福感无处藏匿。

中秋的圆月早已挂在漆黑的幕布上,月光穿过云层,红木的小桌子上摆着醇厚清甜的水晶桂花糕,上面闪着清月的微光。奶奶端来整壶的越梅酒坐在桌边,爸妈盘腿坐在对面。越梅酒被哗哗地倒入杯中,清澈的酒倒映着中秋的圆月,倒映着几人的影子,酒中也是一番团圆中秋。

奶奶操着浓重的乡音与父母闲聊着:“来娃儿,你们这两年的生活还要得蛮,少钱跟俺讲啊,俺跟你爹闲得莫事,种点儿水果和菜攒了几个钱,俺恁个老喽,拿着钱又用不了啥个地方。”似乎每个父母都会这么对孩子讲,奶奶也是这样对我父亲说。而我父亲每一次的回绝都大同小异:“妈,我们钱够用,不得你操心,你要自个儿买点好东西,莫存着存着…”我扯不进这些家常,便嚼着水晶糕,看天上的月亮。我不是古时的文人,看月亮也没有那么多感慨,唯一想到的就是小时候常听的关于嫦娥和后羿的神话故事。月亮上会不会真的住着一位仙女,每天寂寥地等着来解救她脱离孤独的天神,然后像我们一样跟家人团圆?我回头看长辈们谈笑风生。“扬娃儿,你学堂里过得好蛮?饭好恰蛮?”“嘿,过得可以的啊,饭嘛,也挺好的,不过没你做得好恰!”“哈哈哈,扬娃子现在讲话恁个好听啊…”奶奶从不在这些场合中谈我的成绩,她知道父母对我管得严,我如果不能最优秀,就一定会被数落,她总是在乎这些小细节的。一家人又端上了越梅酒,将酒里的中秋咽下肚。

夜晚拥有月亮,月亮拥有薄云。未饮完的越梅酒,颤动着微波,倒映着渐渐埋入云丝的月,和收桌擦凳的我们,这个美好的中秋便永存于越梅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