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个寒假,又是一个新年。人越长越大,“年”也过了不老少,这年的滋味更是愈品愈深了。
要说年味,从临近新年便散发幽香,逐渐浓郁,到除夕初一最为味儿正,此后再缓缓消退,却也要出了十五才算完了一个“满堂香”。每年进了腊月,大街小巷、高楼学校,人人是笑容满面藏不住,学生自然是寒假红包双重喜,大人七天年假也不赖,老爷老太们最是期盼——这是儿孙亲朋聚一堂的团圆节。盼望着,盼望着,到日子了,春节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往常年的样子,欣欣然置办年货。超市里张灯结彩,一进门眼底便能收尽一片红,购物车挤着购物车,他装着中国结,她拎着红灯笼,他们又一股脑地冲去抢最吉祥的对联了——最正宗的味儿却在那墨香妙手之处——女人们摆弄着红纸剪刀便成窗花红映屋,苦练毛笔的孩子挥斥方遒便成对联数幅,送亲朋贴自家。
万事俱备,守岁夜来。家家户户都是灯火通明,忙开了锅。小孩子守着电视抱怨着还没看到春晚;大孩子正在满头大汗地擀饺子皮,只为供上奶奶包饺子的速度;奶奶呢,哪里是老了手不快,不过是存着让着孩子的小心思;爸爸妈妈爷爷轮流去看沸水里的饺子,闲下来便磕着瓜子聊天。到了午夜时分,有人再也不能嘴硬,早早睡去,夜猫子却精力正旺地抢着群里的红包,记录跨年时刻,送上最早的祝福。这一夜被或烟火、或灯光的照得通明,仿佛夜幕从未降临……尽管如此,大年初一的人却一点儿不乏精神气儿,比太阳早时就已经在串门的路上了。这一天,不知有多少句祝福话语讲出,也不知多少红包带着祝愿派出,只知掌管开心幸福的神准是有的忙啦。
年太短暂,情谊太多。按照差序格局,自己、家人、亲戚,接着就是朋友。初二往后便是一场又一场的聚会,小学中学大学聚会,见见老伙计,叙叙旧情谊,窜一局牌,打一把麻将,吃一顿饭,说笑聊表。聚会一场一场地结束,年也一点点送走,短歇归来,计划新的一年,整装再上阵。
中国人的年年年地过,有人说年味不那么浓了,这就像一碗茶,来来回回地泡,茶味好似愈来愈淡,殊不知其味甚深,已在茶中,味即茶,茶即味。年味自在年中,情既在,年便要过,过年之深意便在人情沉淀的年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