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一题记
苔米,她是我外婆家一条老巷子里的一只野猫,浑身黑色,只有耳朵边的一撮毛是白色的,眼睛如铜玲般耀眼有神。
大抵是这只猫浑身黑色,大人们就都不许孩子与它一同玩闹。说是晦气,容易招惹些不干净的东西。我家也是这样,可小儿生性顽劣胡闹,根本不懂这些,只是懂得和谁在一起快乐罢了。
我对这只猫充满好奇。时常拿着狗尾草去逗引她,不用说,被家里大人发现了回家定是要挨顿板子的,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转头又去找那只黑猫玩。
你找它玩可以,可是你怜悯她是万万不可的,如若你带有怜悯之心去同情她,她反而会凶你吓你。我之前在玩闹中喂过她几次,她不抗拒,但也决不白吃!一次,我又偷偷从桌上的红烧鱼撕下一点鱼肉跑出去,美名其曰"出去边玩边吃"。聪明人大约都知道我拿鱼肉去干什么,家里的大人也知道。不过并没有阻止,想着我对那只猫那么好,应该也不会恩将仇报的,而且我性子倔的很!中途,突然蹿出只凶神恶煞的狗,那狗呲牙咧嘴,眼睛死死盯着那块鱼肉,时不时狂叫几声,想让我丢下鱼逃走。现在正值吃饭时间,谁还会出门啊。我只得飞速向老巷那边跑去,那条狗紧追不舍,眼看快到老巷,而我的体力却渐渐透支,眼看那条恶狗朝我扑来,这时候一个熟悉的黑影冲出来,那条恶狗和黑影朝我的右侧滚去,地上的灰尘溅起,鱼肉上不免也沾上了些。细一看,那个黑影是那只黑猫!只见它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耳朵上的白毛也染上血,歇斯底里朝那只恶狗吼叫着,那只恶狗也没见过这阵仗,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我兴奋地跑过去抱住它,抚摸着它的背,安慰着它,再把鱼肉放在它嘴边。待它吃完后,我跑回去向外公要了些治跌打伤的草药用石头弄出水分,揉成一个圆片敷在黑猫耳朵上,黑猫疼的叫了几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不经想起这句话,这也是外公又常对我说的话。外公对我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桑桑啊,虽然苔花如米粒般大,无人留意,但它心向光明,也学牡丹花一样大大方方地盛开。你以后也要这样哦。是啊,这只黑猫不也是这样么?因为有着一身黑毛,被人们歧视,认为不祥而苟活于这同样阴湿黑暗的老巷中,可它也向往着光明,就算无人留意、认可。"苔米…苔米…"我不经叫了出来,"对!从今天开始,你就叫苔米。开不开心啊?小苔米。"黑猫也抬头望着我,喵喵叫了几声。
就这样,快乐地度过几年。因为我要去城里念书,我得不离开这儿,离开外公,离开老巷,离开苔米…到这儿,是我能向你们叙述的最后的事了。
后来,外公寄信来说,苔米在我走后的两天就不见了,再没出现过。和阿蒲…一样…许是被哪户人家收养了,亦或是…死了吧。
教师点评:读过文章,这只名叫“苔米”的小猫不羁而可爱的样子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一方面注重事例的甄选和经历的还原,用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和所带有的吸引力来勾勒小猫的外貌及行为特点、展现小猫的举动性格和想法表现,从而形成动感与画面感之间加深读者对小猫的印象。而另一方面,作者特意分出笔墨谈及“苔米”这个名字的由来,借自己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理解将小猫与苔花做了对比,以此对小猫的境遇和品性做了更为深层的剖析,也以此袒露了自己对小猫的理解与情感,让文章在一声又一声“苔米”的呼唤中更富感染力,带给我们更多触动和感怀。经由文字的记录,这段独特的回忆变得难忘,这只特别的小猫为更多人了解,文章也因而成为了只此一份的难得纪念,既宝贵,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