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与故乡分别许久,令我时时思念的,是记忆里关于姥姥的那些事。
清晨,太阳刚刚苏醒,鸟儿仍在沉睡。我和姥姥一起赶集。那里十分热闹:耍杂技的,摆地摊的,各种各样的买卖铺都扯着嗓子大声吆喝着。我被一股诱人的香味吸引。走到一家包子铺前,馋馋地看着热腾腾的包子,对身旁的姥姥说,想吃包子了。姥姥目光慈祥地说:“好!等过几天有时间,让你吃个够!”我点点头,边高兴地观看一旁的杂耍,沉浸在天真的童趣中。
一日,刚吃过午饭,姥姥就又钻进厨房,和面,做馅。看到这,我突然想起姥姥的话,“让你吃个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十分欣喜。到了晚上,姥姥开始施展她高超的厨艺:一个个面团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几经揉捏,便个个有模有样。我站在一边,被姥姥所吸引,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兴致勃勃地搓弄起一团面来。这块捏一下,那块捏一下。忙活了半天,终于弄出了和包子一样的面团。但我忘记放馅儿,只能算个馒头。但是我和姥姥都很开心,笑容洋溢在一老一少的脸上。
浓墨一般的夜漫上来,姥姥做的包子出锅了。端进屋内,整个屋子里弥漫着包子的香气。我最爱吃的是红豆馅儿的,今天姥姥特意为我做了一些,咬上一口,醇香四溢。
之后我离开了故乡,很少回去。但每年姥姥都会送一些豆包给我,吃在嘴里,甜在心头……虽然现在也能时常买到包子,可是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哦!原来是那份属于姥姥的独特的味道。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亲切温暖。作者用少年时的经历,展现了自己和姥姥之间的温馨关系,动情地描绘了姥姥做的包子及对自己的关爱。特别是姥姥送给作者的豆包,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达质朴,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自然,符合文学审美标准。但是,在语言运用上,有些地方可以再进行优化,比如在句式上进行多样化表达,这样可以更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文学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