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小葵
春季的一个午后,柔和的阳光撒在庭院里,桃花开了,粉红娇嫩,好似一位亭亭玉立、淡妆浓抹的女子在笑。我坐在了一条长凳上,欣赏着这迷人的风景。
忽然,一只小雏鸟在和窝里的的小雏鸟嬉戏打闹时不慎坠落下来,发出“叽叽”的叫声。我愣了一下,想起了什么,跑过去想接住小雏鸟。可我的速度终究是没有小雏鸟下坠的速度快,它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翅膀上流出了几滴血,血慢慢的结痂,成了一道令人感到恐惧的伤口。
血腥味慢慢散开,巷子里的一只狗像是闻到了血腥味走了出来。它的样子看起来很是邪恶,锋利的牙齿,强健有力的腿,两只眼睛里发出了贪婪奸诈的光芒。小雏鸟像是没有感觉到危机,并没有跑开。那只狗像饿狼一样,露出满是口水的舌头,想要吃掉小雏鸟。
我不敢往前走,小时候我被狗咬过,现在看到狗老是避的远远的,小雏鸟身在危险之中。那只狗眼看就要把小雏鸟吃掉了,这时,天空中划过一个黑色的身影,落在了小雏鸟的旁边。原来,那是小雏鸟的妈妈,它“叽叽”的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不要靠近我的孩子!”
那只狗虎视眈眈的盯着母女,好像要把它们全部吃掉。我看到了这副情景,呆住了,心中在想:母爱竟是如此伟大,付出生命也毫不在乎。一股力量涌上我的心头,我握紧拳头,鼓起勇气,用力一跺脚,大声喊到:“走开!”那只狗像是被吓着了,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跑了。
我看了看鸟儿母女俩,它们已经飞走了。
母爱是伟大的,每个人都母亲都是如此,为了孩子,而不惜代价。
教师点评:文章故事情节跟屠格涅夫的《麻雀》有一些相似,但是从文中的许多小细节能够看出小作者的巧思,其中首先就是对狗的描述。文章将整个过程中狗的神态、动作都做了较细致的描述,还捕捉到了非常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细节,从而使得当时的场景有了极具画面感的呈现,也正因为狗的凶态,怕狗的“我”不敢上前。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小雏鸟的妈妈出现的那一刻,它的出现让“我”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也驱使“我”克服恐惧,赶走那只狗,在情节的安排上,故事的前后逻辑是合理的。但是文章也有不尽完美之处,文章的题目是“那一刻,我感动了”,但全文并没有提到“我”哪里感动了,“我”对于眼前的画面有哪些感悟,这些都没有明确表现出来,导致文章的主题不够鲜明,这些是小作者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另外,在写感悟的时候,建议小作者可以联系一下自身。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