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蒸酒在我心中

五年级 叙事 836字
2020-12-13 17:33:19

母亲总说外公蠢,大半辈子老实得不得了,被人欺负了也不出声。的确,家里的地给邻家的圈了,外公却就这样算了;装修的材料给人拿了,也就作罢了……不过也是这老实换来了那常常萦绕我心的酒香。

小时候最是喜欢看外公蒸酒,大家能看到的却不多,因为外公早上四五点便在蒸酒了,那时的我大概仍在做梦。偶然一次的夜里,那背影深深地烙在我心头。酒棚多半是冬冷夏热,里边也就是几大炉子与十几大袋的木柴。外公蒸酒时,先是将米煮熟,再将米沉于炉底,剩下的是十里飘香的米酒。那夜的外公将柴一块块地推进火炉,接着拿起铲子将米粑利索地一铲,便大多落入炉中。燃起的熊熊烈火,将热气弥漫整个酒厂,外公的衣襟很快便被汗水所浸透,豆大的汗珠沁出额头,顺着沧桑的脸颊滑下,滴进火中。翻开的烟气顿时熏得呛鼻,那模糊的背影仿佛变得高大、强壮。

再长大些,便打心底崇拜外公那蒸酒的手艺,我瞎嚷嚷着要学,外公拗不过我,便勉强答应。他照例是把米酒蒸好,就只是把将酒装进桶里的活儿分给我。我不太高兴,于是自作聪明,想起了听别人说的赚钱的好办法——往酒中加水。

我便斟起一瓢水,倒入酒中,恰被外公犀利的目光望见,“你个兔崽子,今日的酒白煮了!”我只是觉得我本来就没学到我想学的,可我想让外公多赚些钱,反倒被骂,霎时,心中来气。还好外公打小疼惜我,给我温柔和善地讲了“做人得老实”的一番道理,才平息我那怒火。外公却愣是把米酒都倒去喂鸡,又重新蒸了一炉子,没掺任何水!

如今,我回家乡的次数也在减少,即便回去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敬佩外公。前些日子回到家乡,外公硬是给我端上了一小碗米酒,我曾闻过红酒、白酒,酒精气冲得直恶心,勉强地吮上一小口米酒,霎时颠覆了我的认知——米酒仿佛加了蜜那般甜得不得了,整个人的思绪仿佛变得轻松愉悦。我终是明白外公的那份老实:他蒸酒从不掺水,卖酒时,宁愿自己亏了本,也并不会让顾客多给钱,家里的秤常常换,说是不可差一分一毫。难得将酒煮好,总忘不了分点给对自己曾经有恩的人尝尝……

难怪村里常有人会找外公蒸酒,亲朋好友哪个想喝了都找他要。母亲口中的老实也并不那么坏。

偶尔,心中烦乱时,斟上一小碗米酒总会分外平静,仿佛整个人都被酒所治愈。前一次外出,有人送的一小壶米酒,远不如外公蒸的那般醇,那般香。总有外公那酒香萦绕我的心头。

教师点评:文章有颇多动人之处。首先,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通过蒸酒这件事而对外公、对诚信产生认识的经历。“外公蒸酒”是“人无我有”的独特素材,而外公的老实和坚持底线的特点,则让独特的故事中有了鲜明的角色,让故事更为饱满,也更具意味——文章的取材是动人的。其次,介绍蒸酒和“我”对外公的看法转变,这两方面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元素,它们的相融促成了文章的创作,也为创作带来了难度。而作者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儿时的印象引出蒸酒的过程,通过自己“再长大些”引出自己最初对外公做法的不理解,又通过“如今”再次品到外公的蒸酒引出看法的转变,不仅思路连贯,条理清晰,还将丰富的元素一一作了呈现——叙述也是动人的。再次,作者在文中细致刻画了外公蒸酒时的动作神态,又通过“我”的自作聪明这件事带来了文章的转折,并以心理活动的变化体现想法的转变——对细节的注重同样十分动人。最后,也是文章最为动人的一点:外公的“老实”里,既有对诚信和准则的坚守,也有从一而终的纯粹,这样的品格令人敬佩。有如此“动人”,文章怎能不令人喜爱、惹人称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