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桥,实在朴实无华。倾斜的桥身,标志着它的古老;粗大的桥墩铺满厚厚的青苔,流水冲的他们伤痕累累;圆木柱搭成的桥面,高高低低,留着很多的空隙,几根绣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桥下的江水悠然东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唱着一曲单调古朴的歌,像摇响了老祖母破旧的纺车。
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急急而过的江水,听到“哗哗”喧腾的水声,我就吓得闭上了眼,赖着要母亲背我过桥。母亲没有答应。她把我拉上了桥,教我一步步踩着她的足迹走。我的脚特别不听使唤,哪里有洞,偏往哪里踩。就这样闭着眼不知过了多久,费了多大周折,我才号啕大哭过了桥。母亲也累得汗水淋淋,但她终究也没背我。
到了学龄,母亲要我自己上下学,我每天都要路经这座桥。我总是绕大弯从小路走。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看见母亲正站在桥的另一边,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过了多久,母亲仍没有过桥,我知道一一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慢慢向前探出一只脚,桥面的空隙像童话里的老虎血盆大口,木板松动的地方,在我脚下“吱吱”直响。我一边哭着喊妈妈,一边一点点的移动。就这样,我几乎是挪着过桥,扑进母亲的怀抱,委屈地抽泣着。母亲搂着我,擦干我的眼泪,她的脸漾开了一丝淡淡的笑意。眼里闪烁着母爱的柔光,我静静的沐浴在爱的柔波中。
故乡的木桥,它是引我走上最初的人生的桥,我的面前一定还有更为艰险的桥,但故乡的木桥一一那指引我蹒跚学步的桥,将给我温纯的抚慰、无穷的力量。啊!在我心中的“母亲桥”将伴我一生,将引我走向成熟。